【今天就學的金錢規劃】
規劃老年生活的5個步驟
文/高得誠、鄭成鎮、崔秉熙(韓國知名財務規劃師)
輕鬆的星期六早晨,老婆在背後抱怨:「周六應該要陪家人才對,怎麼可以丟下懷孕的老婆,自己跑去爬山!」金敏碩一樣開著自己的頭號寶貝──2,500cc的房車,往北漢山疾駛而去。
春日的暖陽照在北漢山的每個角落,嫩綠的新芽和齊放的百花競相爭艷,從北漢山登山口就已經有許多登山常客大排長龍。
在登山口和鄭順進他們會合打過招呼後,一行人開始往上爬。鄭順進和一位在中小企業上班的友人走在前面,金敏碩則跟在後頭,與在銀行私人理財中心上班的朋友邊走邊聊。
「聽說你在銀行的私人理財中心工作?」
「是的,簡單來說,你把它想成是一個『VIP顧客綜合資產管理』的部門就對了。」
「那你們也有幫客戶規劃退休生活的諮詢服務嗎?」
「當然有,大部分的VIP客戶都已經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他們主要是來詢問資產運用的策略,但是我們也會回答客戶關於退休準備的策略或步驟、計畫,怎麼了?你有想問的事嗎?」
「現在也該是開始要規畫退休生活的時候了……我不知道該準備多少退休後的生活費,而那些生活費又該如何準備。每個月可以存下的錢不多,但退休後所需的生活費似乎不少……」
「如果只是漫無目的的想,當然會不知從何開始。其實談到老年準備,要講的東西非常多。今天先跟你講規畫老年生活的基本步驟,你可以先照著一步一步準備。」
朴理專就像是對路過的小孩輕輕摸完頭一樣,他又接著繼續說:
「首先要正確掌握你現有的資產。我的VIP客戶雖然很有錢,但他們都能正確知道自己的財產有多少。我有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財產。像我就有一份記錄總資產的『財務報表』,而且每六個月就會更新一次。其實我的資產並不多,會定期更新是有原因的,這樣做是為了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也是為了給自己一點刺激,讓自己平日可以節省一些,此外還可以強迫自己理財。你應該也有做自己的『財務報表』吧?」
「……」
金敏碩聽完朴理專的話後有些慌張。因為他只有大致算過自己的資產及負債,卻不曾把它們具體記錄下來。
朴理專從背包裡拿出巧克力,他把巧克力分給同行的四個人之後又繼續說:
「接下來就要了解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算算一年可以存下多少錢。很多上班族知道自己每個月賺多少錢,但卻不知道花了多少,平常買東西也都是用信用卡結帳,等收到帳單時才嚇一跳。因為每一筆的刷卡金額不大,但是等月底加總起來之後,才發現一個月所花的錢遠比想像中的多。」
「嗯,好像是真的。信用卡金額幾乎不曾比預期中的少,大部分都是超過比較多。」
金敏碩想到上個月收到信用卡帳單時,還因為金額太高,結果和太太把所有簽單都找出來一筆一筆核對。
「也因為這樣,所以有些VIP客戶乾脆不申請信用卡。因為刷卡很容易透支,所以很多人寧可用現金支付。如果非刷卡不可,他們也會用金融VISA卡。」
朴理專一邊清理路中間的石塊,把它們擺到路邊,一邊接著說:
「要計算可以存多少錢時,有兩件事要注意。第一就是要適當地控制支出;第二則是要不斷努力增加收入。還有,要計算未來必頁支出的金額時,除了目前支出的部分外,也要考慮到預計在退休前支出的部分。雖然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基本支出,但是像孩子的教育費或結婚基金,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筆醫療支出等等,都要一併預估進去。」
越接近山頭,路變得越陡峭,朴理專邊喘著氣邊說:
「接下來,就要算一下自己還能工作多久,這樣才會知道自己到退休前能賺多少錢。再來就要想想看自己希望過著什麼樣的老年生活。想過得奢侈一點,一個月可能幾十萬都不夠,不過如果節省一點,應該幾萬塊就很夠用了吧?像我一個月就可能會需要十萬元才夠。」
「還有,最重要也是最後一個階段,那就是要不停地投資。以後你就會知道,上班族要靠薪水來買房子、準備孩子的結婚基金、準備養老金,的確是非常困難。尤其像現在這種低利率時代,儲蓄的利息已經跟不上物價上升的速度,所以一定要找出一項獲利至少高於定存兩倍的投資方法,然後持續不斷地投資。我的理專工作就是要幫客人做這件事。」
朴理專看著金敏碩,露出微笑的表情。
下山的途中,金敏碩心中將朴理專所說的話做了以下的整理。
掌握現有的資產→掌握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算出可以工作的剩餘年數→設定所期待的老年生活水準→為準備退休金而持續投資
有些內容和自己昨天晚上想的差不多,他決定按照朴理專所說的步驟,再次詳細而具體地規畫老年生活。
*文中圖片,由先覺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不用擔心錢的老後-今天就要學的生涯理財》(先覺)一書,三位作者高得誠、鄭成鎮、崔秉?都是韓國知名財務規劃師,有鑑於大部分的人認為養老規劃應當從40歲開始,許多新聞報導及各種書籍也都套用「養老規劃=40歲」的公式,不過他們覺得養老規劃的最高原則是「越早越好」,所以本書旨在喚起讀者應該「馬上開始」養老規劃,主角金敏碩在夢中遇到養老精靈,養老精靈帶著他回顧自己30歲及40歲時的樣子,讓他明白晚景淒涼的原因,就在於缺乏退休規劃……書中把理財的祕訣透過故事的形態表達,讓讀者可以輕鬆瞭解到為什麼老年規劃一定要提早,無論你現在20歲、30歲甚至40歲,這都是一本非看不可的財務規劃實用書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