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0.10.26

他是瞬間烙印眼底的煙火,也是永不凋零的推理美學大師 ——連城三紀彥

文/獨步文化編輯部
提到連城三紀彥,相信有些讀者的腦海會浮現《情書》或《花葬》兩部經典之作,記起闔上書頁時的驚豔,忍不住一聲嘆息。究竟是怎樣的作家,才能將人心的百轉千迴、男女之間的愛恨嗔痴,化為一個個精巧如藝術品的故事?

連城三紀彥,一九四八年出生於日本名古屋,從小生長在佛寺,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由於喜歡電影,曾赴巴黎留學修習劇本創作。返國後,一九七八年,三十歲時以〈變調二人羽織〉入選《幻影城》推理小說獎的新人獎,展開作家生涯。此後,在一九八○到一九八三年間,憑藉〈返回川殉情〉、〈白花〉、〈在BayCity死去〉、〈黑髮〉與《宵待草夜情》等,多次入圍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直木獎。

二○一三年,連城三紀彥六十五歲病逝,在惋惜又是一個太早離世的天才作家的同時,讓人也不禁聯想到他那彷彿踩著「迎向破滅」的韻律,提煉出的極致推理美學。推理評論家陳國偉認為,連城的推理小說特徵之一,在於事件通常是人與人的交會觸發,轉念之間形成的複雜心理動機,尤其是男女之間的幽微情感往往是關鍵動能。他以具有高度文學性的「新感覺派」筆觸,把男女之情,甚至是人與人相遇折射出的情分,透過「物哀」美學的轉化,昇華為藝術性的表現,使得他描繪出的「有情的風景」,成為獨樹一幟的美學標誌。早期以花為隱喻的《花葬》系列,正是最佳的代表。

另一個特徵,則是在連城三紀彥的小說世界中,不見得會出現偵探,卻必定會有一個關照整起事件發展的敘述者或主角,扮演見證真相揭露的角色。許多情節轉折營造的意外性與驚喜,源自敘述者的視角受遮蔽,或介入的時間差,於是透過曖昧的現實感與世界觀,他創造出嶄新的故事形式,並在真相大白之際帶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這樣的解謎美學,影響了一九八七年後崛起的新本格作家,尤其是以敘述性詭計見長的綾?行人、折原一,甚至是近年的湊佳苗。

此次獨步推出的《沒有臉的肖像畫》,便是連城三紀彥歷經《花葬》時期的摸索與淬鍊,在一九八四年以戀愛小說《情書》獲直木獎後,並未止步於「曇花一現的天才推理作家」,將獨特的解謎美學打磨得更為成熟圓融的作品,也是他評價最好的短篇集之一。在這些故事中,甚至能咀嚼出仿若法國電影的意趣。要是對這位大師還停留在單一印象中,不妨試著一讀,也許會看見推理小說無限的可能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