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4.19

鑑識,是替受害者發聲的最後一道防線

文/任性出版編輯 張慈婷
你聽過「犯罪現場重建」嗎?跟「現場表演」哪裡不一樣?開槍誤射和近距離瞄準,傷口哪裡不一樣?想透過指紋、鞋印或血跡反應抓到兇嫌,鑑識人員需要哪些破案神器?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就是鑑識專家破案神器首度大公開。

作者謝松善,大家都稱他阿善師,前臺北市刑事鑑識中心主任,民國69年他午休輪值,剛好接起一通電話,林義雄家滅門血案,是他負責的第一件重大刑案,也翻轉出他長達33 年的鑑識人生。

謝松善說,鑑識就是用科學和嫌犯鬥志。

例如民國90年的美女碩士張靜華命案,就算找不到屍體,照樣能透過血跡反應,將兇嫌定罪。但也曾因鑑識人員沒有按照SOP檢查垃圾桶,導致民國85年的江國慶姦殺女童案,至今兩個兇嫌都判無罪,社會早已沒人關心真兇是誰。

謝松善因此感嘆:「無罪的人一定無辜嗎?」可能只是證據不足以將他定罪,例如,民國80年的蘇建和案,如果當時有採證被害者下體、民國69年的林宅血案有儘早全面搜查現場,可能都有機會破案,不能輕易遺忘每一次案件所帶來的教訓。

他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出版,讓社會重新重視這些至今還找不到兇手的大案。畢竟,當年遺留的現場證據,是替受害者發聲的最後一道防線。

近幾年,新媒體Podcast 當道,國外講述犯罪現場的風潮,也開始席捲臺灣。Podcast節目《阿善師鑑識實錄》也成為臺灣犯罪類收聽人數第2名!「蘇建和案」、「方保芳案」、「瑞光路女教師情殺案」,許多聽眾都被阿善師精闢解案的力道給折服。

臺灣大案,過去我們總聽記者說、警察說、法官說,從來沒有聽站在第一線場的鑑識人員怎麼說,這一回,臺灣鑑識權威謝松善首度開箱,用證據說給你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