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3.06.05

帶著陶淵明式心境歸返自然,將美融入生活之中──蔣勳

文/時報出版文藝線主編 何秉修
一九八一年,蔣勳為托爾斯泰《藝術論》的中文譯本作序,裡面敘述:「八十二歲的老托爾斯泰,仍然覺得不夠,他終於從他的農莊出走,像一個苦行僧,走向俄羅斯的土地,走向那遼闊的、沉實的土地上生活著的人民……」

蔣勳身為藝術家、文學家與美學評論家,近十年於池上駐村,貼近土地,與農民一起生活,遙遙呼應了他早年所推崇的托爾斯泰的歷程。不同的是,托爾斯泰抱著懺悔與贖罪的心情面向土地與人民,欲實現道德理想,蔣勳卻秉賦東方文人的氣質,帶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式心境,歸返自然,身體力行地將美融入生活之中。

追求純樸,聽來簡單,但在慾望橫流的人世間,實則不易。蔣勳學識融貫中西古今,遍覽各時代各地區的藝術,以他的眼光望向人生的純樸之美,別具深度。在二○二三年出版的《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蔣勳回憶兒時母親下廚做菜,述說昔日平淡的幸福,就信手帶入時代與人性的深沉觀察。

他寫到母親一邊清洗豬腸,一邊跟他說戲曲《界牌關》的故事,大將羅通被砍得腸子掉出來,把腸子纏在腰上繼續廝殺。但母親接著說起現實戰爭裡的轟炸,有人的腸子被炸到樹上,戰爭的殘忍浮現於親子共處的廚房時光,蔣勳感懷「我平凡的日常,如此奢侈。」另一篇散文幽默對比了母親的大板刀與琳瑯滿目的進口廚具,將日常平凡的可貴寓於廚刀之中,後來寫到有親友送了一把金門砲彈做的大板刀給他母親,但她母親「前半生都在逃離戰亂」,最痛恨戰爭,於是「那把鋼刀她收在抽屜,始終沒拿出來用。」回憶、親情、生活、料理、時代、世事,筆觸清淡,層層疊疊,蔣勳筆下的日常,如此耐人尋味。

蔣勳對於書寫料理、食物的興趣早有跡可循,例如在《手帖──南朝歲月》就從南朝張翰想念家鄉小吃「蓴菜鱸魚」的故事,談到了《張翰帖》,嘗試以飲食的角度發掘書法藝術的背景關聯,並且與他對台南虱目魚腸的記憶相互映照。對土地與庶民、飲食與日常的重視,是蔣勳歷來作品中或隱或顯的一支旋律,但隨著人生經驗的沉澱,現在他對這些主題的領會更透澈、更練達,凝聚於《五行九宮》,如他在書中恰巧又提及了與托爾斯泰屬於同一片土地的人民,「如果戰爭蹂躪過了,那裡也會有一個電影導演,拍出一碗熱騰騰的使人落淚的『甜菜湯』的故事嗎?」托爾斯泰或許想不到甜菜湯可以有此等純樸深刻的意義,不過蔣勳寫出來了。


※照片提供:阿佑。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