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4.08

為什麼「拒絕的話」,我說不出口?逃出「爛好人」的牢籠

文/大田出版編輯◎葉羿妤
和朋友討論旅行行程,即使對方想去的地點不符合喜好,也會積極配合;在公司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往往會選擇第一時間應允附和。但是長期下來,不敢「說誠實話」成了自己人際關係中的偽裝,不知不覺「討好人」成為解決問題的擋箭牌。

為什麼想讓別人開心的初衷變成了自我內耗?為什麼總把別人的感受當作自己的責任?道歉與解釋掛在嘴邊,當好人的「界線」在哪裡?

作者凱倫・艾曼為《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至今已有二十幾部著作,深受許多讀者喜愛。她在《別人的快樂建築在我的痛苦上》一書裡,說自己曾經是一名「重度取悅者」,同時也是「認可成癮者」。當一個爛好人、討好他人的行為其實是最容易的,但其中深層的關鍵往往不是純粹出自對別人的喜愛,而是害怕讓人們失望,只要不如別人的期望,就會用負面的方式看待自己。本書中作者清楚自己必須改變討好他人的習慣,而第一步就是對他人誠實。

在這本書裡,作者教導讀者如何用直言不諱但充滿愛的方式說出真話,而其中的關鍵便是「謹慎」「虔誠」和「深思熟慮」。譬如遇到在賣餅乾的小孩,與其用自己在其他地方買過了作為藉口,不如直接說自己正在戒甜食;和親戚討論節日大餐要在誰家舉辦,與其嘟囔幾句勉強同意,不如直接坦白家裡正在整修,並願意針對地點做進一步討論;向他人表達自己不喜歡某樣東西,與其笑著說「當然喜歡」以安撫對方,不如說出「這不是我的最愛」。

「將心比心」聽起來好像很老套,但「當我們用謊言來保護朋友與家人的感覺時,並沒有幫上他們任何的忙。讓他們知道我們有多愛他們——如果處境對調,我們會多麼希望人們對我們誠實——就不會傷害他們的感覺。」我們絕不會希望他人用謊言或是藉口應付自己,更不會樂見他們為了討好自己,處理不想或不方便做的事情。若是如此,我們是否也應該更坦率正直地對待別人,給對方進一步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機會呢?

「拒絕的話」會害怕說出口,有時不是因為「畏懼」,可能也因為「驕傲」。原來討好人的心理,不是因為我們怕得罪人,而是因為愛面子,拉不下臉。《別人的快樂建築在我的痛苦上》隱含了何種特別的動機?只要你開始探詢這個問號,就能夠逃出「爛好人」的牢籠。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