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2.12

「是因為海洋生物沒有選票嗎?」──以潛水,打撈海底垃圾的陳徵蔚副教授,最令人心痛的提問

文/張純玲(寶瓶文化副總編輯)
當我周末騎在往淡水的河濱公園,一路藍天白雲、美景翩翩,但在紅樹林區域時,我卻完全被驚嚇到說不出話來──紅樹林下滿滿堆疊保特瓶等各種塑膠垃圾,顏色黑黑髒髒,看起來積累非常久了,而且範圍超大,我想或許這裡從來沒被清淤過。

淡水河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寶特瓶與各式塑膠垃圾?我們不是都有將寶特瓶回收?但如果連大台北的河流都是這種可怖狀況,那麼大海裡的垃圾,又會是多麼讓人觸目驚心。

是的,我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但卻一點都不誇張。

在陳徵蔚老師《海洋在哭──一位教授的潛水淨海行動》一書裡,他與夥伴們以潛水方式,打撈海底垃圾;他帶我們看見無數的觸目驚心。

例如,在碧砂漁港附近,有一大片超過籃球場大小,像是味噌湯的「寶特瓶海」。這讓老師和夥伴們太震撼了,但他們只能吞下憤怒悲傷心碎;而且垃圾量太龐大,要逐一撿起寶特瓶,實在太慢,所以他們直接將寶特瓶「掃」進網袋。沒幾分鐘,一個袋子就裝滿了。

又例如,在龍洞3號,水下深度大約十至十五公尺處,他們看見海洋中的「死亡長城」──高度約三至五公尺,綿延一百公尺的「底刺網」。「底刺網」就像海底的推土機,大小通吃,混獲比例高,對海洋生態威脅甚大,所以,許多國家早已禁用刺網。但台灣的漁業署在二○二一年的統計,登記在案的2萬1千艘漁船中,竟有約9千艘的刺網漁船,比例高達42%,將近一半,高得嚇人。

老師先浮到底刺網上方,發現上面完全沒有政府規定的「實名制」標示,明顯違法,但更不可思議,讓人義憤填膺的,是每當民眾將目擊到的非法現象回報給執法機關,所得到的回覆,幾乎都是:「請自行蒐證。證據充分後,再來報案。」或者是「人力不足,請自行處理。」

就像《國家公園法》明確規定國家公園禁止狩獵動物或捕捉魚類,但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卻是非法垂釣、非法捕撈、非法打漁者的天堂。

而在二○二三年六月八日,「世界海洋日」當天(不得不說,實在太諷刺了),老師和夥伴就在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親眼目擊非法捕撈的「魚船現行犯」。當時有夥伴報警,但電話那一頭,果然仍是不輕不重的推託。

「寶特瓶海」、「死亡長城」底刺網、國家公園非法捕魚、「瞇瞇眼」海龜頭下腳上死了、與他壁咚的「小秋」海龜失蹤……這些一幕幕的觸目驚心,都是陳徵蔚老師在書裡所揭示的。

讀著這一連串的觸目驚心,我總想,原來大海早被我們人類給傷得幾乎無一絲完好,但這些傷痕、這些疼痛,我們多數人都看不見,也不知曉,因為比起群山,我們輕易就能走入它們的懷抱,但海洋,除非我們潛水,否則我們真的不容易窺其面貌;但是不是也是因為我們看不見海裡的面貌,我們更肆無忌憚地傷害海洋?

但人類的這份罪愆,真以為無妨、沒事嗎?全球每年127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94%沉入海底,而其中的塑膠垃圾裂解成微塑膠,再透過食物鏈,如飲用水及食鹽,我們其實是一點一滴地吃下有毒微塑膠。

我們對大海的無盡傷害,終究是會反撲到人類身上。只是陳徵蔚老師的吶喊,我總覺得太令人心痛。

他說:「令人悲傷的是,政府不願擋人財路,深怕選票流失,消極執法,並不敢鐵腕保護海洋生態。
因為倘若漁民生計受到影響,必定導致民怨。相反地,海洋生物沒有選票,當牠們沉默地遭受苦難時,一般人不會看到,即使看到了,也未必會同情。
對很多人而言,這些海洋生物,沒有眼淚、沒有表情,沒有溫暖柔順的皮毛,也不會可愛地與人互動。在人類的眼中,只有『好吃』與『不好吃』的分別,牠們只不過是『海鮮』而已。
一直到今日,情況都沒有改變,甚至變得更加嚴重。」

幸好,雖然這些讓重感情(當小時候家裡養的雞成為雞湯,他大哭)的老師,總無法止住心中的憤怒與悲傷,但他並未絶望。他相信,當越多人知曉海洋的困境,就會有更多人願意開始投入拯救、保護海洋,就像他一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