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造就了生活。然而現代建築究竟是藝術,還是技術?不論我們欣賞的是摩天大樓還是傳統平房,都代表著人們對普世價值及征服自然的心理依戀;而在不同時代,用不同技術,做出不同形式的建築。所以現今的建築師除了須具備專業知識外,還得在妥協折衝與創新突破之間,尋求獨樹一幟的風格;此外,對建築與生活形態缺少精神內涵的建築師,縱使作品外觀再怎麼前衛吸引人,終究缺乏建築最重要的「靈魂」。
近年來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最為國人所熟知者,莫過於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這號傳奇性人物了,他以獨學的方式學習建築,並利用古典幾何形體及清水混凝土加上嫻熟的光影手法,詮釋出極具日本禪味的極簡建築,因而建立起自己鮮明的創作識別。想進一步認識安藤這位建築大師的讀者,可以看看《建築家安藤忠雄》(商周出版)一書,這是他親自執筆的自傳書,除了分享如何自學走向建築家之路,書中還收錄上百張珍貴照片,由攝影大師荒木經惟親自拍攝封面及安藤忠雄照片,此外還包括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建築照片,是頗值得收藏的一本大師作品。
另一位與安藤齊名的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路。他在持續追求建築之流動性的過程中,隨著數位科技的加持,而從輕質、簡約、穿透的非物質流動,邁向有機、感官、知覺的即物性表現,揭示了邁入新世紀的嶄新建築風格。因此,伊東豊雄堪稱是永遠走在時代最先端的前衛建築家。他最為台灣人所熟知的建物作品,當屬「高雄世運主場館」了。從《建築家伊東豊雄》(天下文化)一書文字中,讀者將可以感受他作為建築師的生命觀,以及對於建築創作的熱情、能量與叛逆性,是一本近距離剖析伊東豊雄的好書,值得細細品味。
而路康則是六○年代迄今,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與建築教育家。他的理論和作品,影響無數建築師,包括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內,也改變了80-90年代的世界建築美學。他與萊特被公認為美國最重要的兩大建築名家,向以哲學思考聞名於世,是藝術家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哲學家」。《光與影:路康的建築設計思考》(原點)是他生前最經典的文字。他於創作高峰期的1968年,受邀至萊斯大學講學。他擅於啟發學生,於書中不斷提問,學校是什麼?街道是什麼?藉由不斷質疑,使設計觀念回歸問題本質,並透過「預測未來建築」「如何思考問題」等8個雋永提問,帶領讀者發現建築設計的思考之道。
建築物可以是一個個無趣的方盒子,也可以是融合時代文化的藝術巨構。所以說,建築只是以其外顯的形式,來「呈現」人對於真實事物與精神文化的理解、認知與信念。所以對建築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跟著這幾本大師作品,一起走進建築大師們的創作世界吧。
*文中圖片,由天下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