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0.06.07

葛瑞格.摩頓森──一個轉了彎的人生

文/陳俞伶(文字工作者)
作家從來不是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的人生選項,卻意外寫出了兩本暢銷書《三杯茶》和《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皆為馬可孛羅)。

因為妹妹的癲癇症,而選擇成為醫護人員;因為熱愛登山,也以攀登世界第二高峰紀念妹妹的驟逝,沒想到卻因此揭開生命另一頁,自此以推動中亞地區兒童教育為職志的人道工作者。

生命的轉折點在於登山迷途獲救;那是位於崑崙山脈布勞度河上八百英呎高的科爾飛村,因為地處偏遠,生活條件甚差,卻絲毫無損村民樂觀的天性、頑強的生存意志,只是缺乏學校讓他們窘迫無助;政府力有不逮,一貧如洗的村民又無法自行聘僱老師,儘管薪資只需要一日一美元,他們還是無能支付,只能和隔鄰村落共聘,老師每週到村裡上三天課,其他時間就讓孩子們自己自修溫習。

這事讓葛瑞格大受震撼,決心要幫孩子們建校,即便自己的經濟能力只能糊口,卻打定主意排除萬難,無論如何都要實現這個承諾。《三杯茶》描述的正是這件事情的始末,從籌款到建校過程的種種艱辛。

為何教育如此重要?尤其是女子教育。受困於文化傳統,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區的人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普遍認為「書本會囚錮心靈,讓女人變成沒用的妻子和母親」,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結果「年輕女性是開發中世界裡一股最大的改革力量」(這種現象又成為「女孩效應」)與非洲諺語「教導一個男孩,你教育的是一個人;教導一個女孩,則你教導的是一整個社會」不謀而合,依照軍方的說法,女孩教育有「加乘效應」,在貧窮的穆斯林社會,女性受教育所產生的漣漪效應更深遠。

這也是葛瑞格透過《石頭變學校》一書中力陳「提昇婦女教育是改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最佳方式」的原因,他相信「教育是信仰各種宗教的美國人和穆斯林共享的許多基本價值之一」,一如美國一位陸軍上尉所言,「中亞協會的學校提供當地孩子另一種選擇,無須再受迫於生存而選讀以傳播『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激進學校,沒有比幫助孩子受教育更能確保未來的安全!」這是《三杯茶》喚起世人對女性教育的重視之外另一個教葛瑞格驚喜的收穫,改變軍方以砲彈對抗恐怖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然而誰能想到,這些求知若渴的穆斯林女子初始的想望其實只是單純地希望透過教育,可以讓她們習得相關醫護知識,讓每一個母親不因難產而死;不讓一歲以下的嬰兒夭折。

葛瑞格還提到《三杯茶》的成功不在於增加的建校數字,而是透過學校教育改變一生的女孩們──原本可能以五隻羊的聘禮出嫁的嘉涵,因為受過教育,聘禮羊數增長了十倍,她卻矢志不進入巴基斯坦國會絕不結婚;阿姿扎完成母嬰醫護課程後,堅持返鄉服務,讓原本每年高達二十位以上的婦女死於難產的數字變成零──這是她們的故事也是葛瑞格最關心的事情、讓他工作發光發亮的火焰,讓他合掌呵護的能力。

《三杯茶》的成功讓演講邀約不斷,也讓他成立的中亞協會成為募款的機器,光是一個月他就走遍十四個城市,參加十八個活動,而這樣密集的行程已連續三個年頭,募款總金額更高達原本的三倍!

他知道這等募款契機是千載難逢,想要擴大巴基斯坦、阿富汗的教育範圍,除了建校之外,還需要資助成績頂尖的學生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為解決女孩離家求學的安全與督導問題也需建造女生宿舍,為讓失學的婦人擁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還得開設婦女職業中心……這些都需要龐大的資金作後援,但他從來不是長袖善舞型的人,討厭公開發言、擺姿勢照相或向人要錢;他喜歡與自己所愛的人民與土地直接接觸,想要跟著自己的同事奔走在巴基斯坦、阿富汗黃土路上,這是他一開始投身這份志業的原因,但如今他卻只能奔走於美國各個城市,不停地演講、上媒體作宣傳、參與各種募款活動……

但當地同事透過郵件、電話不住鼓勵、提醒他,這是完成中亞協會在當地展開的志業,是完成未完工作、兌現對當地人的承諾的的唯一辦法,儘管難以忍受、儘管違背他的個性、處事原則,他都一一忍耐,因為教育已不再僅僅是脫離貧困、解決生計而是為了戰爭事業,一個消弭戰爭的深耕志業。

透過《三杯茶》《石頭變學校》,葛瑞格為世人揭示巴基斯坦、阿富汗邊陲地帶的民族特性、想法、窮困和生命窘境以及飽受戰爭摧殘的弱勢無力……那是他始料未及的發展,卻也因此成為他一生的使命,《三杯茶》的傳統深意──對飲一杯是陌生人的禮貌、再喝一杯則是朋友的熱情相待,第三杯則視彼此為家人,要用生命護衛──成為他深入各個族群,體悟了花時間建立關係的高度重要性,以及想要達成目標必須謙卑地聆聽其他人的說法;每一個解答就從喝茶開始。

上一次你與人喝茶是什麼時候的事情?而你又喝了幾杯?這不是敷衍、市儈的銅臭之茶,而是秉持著與人為善、為彼此付出情感、愛和關心的心靈甘露。戰爭已遠,和平將近是否不再是夢?教育是不二法門。《三杯茶》《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企欲傳遞的主旨,而因為衍生的種種面向,深深撼動每一個人內裡的善、尋回佚失已久、幾乎慘遭遺忘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心。

*文中葛瑞格.摩頓森照片,由馬可孛羅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