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1.03.30
《自由之心》作者布萊思.寇特內談創作
文/摘自作者個人網站
Q1. 你寫書時做了多少研究?我們能相信多少?
A1: 不管再怎麼注意,仍然會犯錯。在《所羅門之歌》(暫譯)中,Tommo是面對著「西升」的旭日下葬的!儘管稿子經過編輯、校對員和最後的出版校對(據說大約有50人之多!)還是有疏漏。不過,在出版後的一個月內我收到大約500封來自讀者的信,指出我的筆誤,噢!儘管如此,我還是非常仔細求證小說中涉及歷史的部分。
Q2: 你的書為何沒在美國出版?
A2: 有的,但只有《一的力量》這本。美國的出版社多半對澳洲主題有困難,他們還是優先考量跟他們國家有關的主題。不過,我們收到很多美國讀者寄來的電子郵件,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出版社能明白我的書在美國仍有市場。
Q3: 你為什麼多半在寫澳洲的故事?
A3: 我不會這麼說。我有四本關於非洲的書(《一的力量》《自由之心》《夜之國度》,以及我最新的小說《山楂樹》);一本是以俄羅斯為背景(《家傳大煎鍋》);《兄弟魚》的人物和事件發生在美國和亞洲。
這麼說吧,作家在澳洲生活了44年,他寫澳洲的故事是很自然的。此外,澳洲雖然只有200歲,卻已有一段非常迷人的歷史,大多數還鮮有人知!對作家而言,那可是無窮的寶藏。
Q4: 你認為《愚人節說再見》影響了人們對愛滋病的看法嗎?
A4: 在《愚人節說再見》出版的國家中,這點毫無疑問。在這本書問世之前,愛滋病被認為是上帝對某些人的懲罰,因為他們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但事實上,愛滋病不過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疾病,這種病毒會傳染給任何一人。愛滋病是當前世界最嚴重的傳染病,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受到感染。
Q5: 《愚人節說再見》對醫學界有任何影響嗎?
A5: 本書現在是多所醫學院校指定的讀物,有超過10萬封讀者來函提到它,其中有幾千封是來自於醫護人員之手。Q6: 《一的力量》是你的真實經歷嗎?
A6: 大致上可說是我的人生經歷,很多事情真的發生;但請記得,皮凱是「大於生命」──一個小說人物必得如此。所以,把它當成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但是主角是個比我好上很多的人!
Q7: 《一的力量》有續集嗎?
A7: 你會這麼問很有意思,很多人不知道的確有續集,就是《自由之心》(Tandia)這本書,我寫於1991年。我不想透露太多劇情,只能告訴你,譚蒂雅接續了皮凱的歷險,故事中也有一些新的人物出場。許多讀過的人喜愛這本書甚於《一的力量》!
Q8: 你為什麼從55歲才開始寫作?
A8: 我想,命運自有安排。我本來在30多歲時就想提筆寫作,但那時戴門剛出生,他是先天血友病患,因此往後20年的人生就這樣定下來了。在55歲時我終於下定決心開始寫作,否則我會再也無法動筆!但我從五歲起就一直想成為作家了。
Q9: 你寫一本書花多少時間?(以《馬鈴薯工廠》或《Jessica》為例)
A9: 因為我越來越老,但我有那麼多故事想寫,我沒辦法像大多數的作家那樣做。大多數的作家花四年寫一本厚約800頁的書,而我沒有那麼多時間,我有太多書想寫。
我得這麼做:我一年花8個月,每天花12小時在寫作上,每週工作6天,周日休息,就這麼悶著頭衝到故事結尾。某方面來說,我在8個月內完成4年份的工作量。那很不容易,但如果我想寫完我所有的書,這是唯一能達成目標的做法。
Q10: 《Jessica》的故事有多真實?
A10: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Jessica存在,是真有其人其事,因為我們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但當然對話是我編造的,因為Jessica早就不在人間。所以,當你開始創造某人的說話模式與內心獨白時,你很顯然需要創造一個虛構人物。然而,毫無疑問,Jessica是個真實存在的人物。順帶一提,你可能想知道Jessica被改編成兩集的迷你影集,目前正在澳洲電視上播放。這部改編影集被票選為2004年芝加哥國際影展最佳迷你影集。
Q11: 你寫書的主題或靈感從何而來?
A11: 寫書比較像是汗水而非靈感。我知道這麼說很老套,但寫書實在並非易事。很可能在你拚命寫到一半後你會心想:「老天!接下來怎麼辦?」人們會覺得這些都是胡說八道!他們會發現我寫得一點也不好看!但不知為何,一步一步走下去,最後,終究你會跨越難關。我就是這麼做到的。到目前為止,這麼做都還滿順利的,但跟靈感幾乎扯不上關係,只是埋首堅持不懈而已。
*文中布萊思.寇特內照片,由繆思文化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