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讀本多半是平日較少接觸的題材,所以每一次申請,都有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不可否認,有幾本書怎樣都難以下嚥,但也有幾本書讓我的眼睛為之一亮,慶幸於茫茫書海中捕獲這隻漏網之魚《移動迷宮》,就屬於後者一類的創作。
拿到試讀本後,第一天讀得有點緩慢且難以進入狀況,約10頁左右開始反轉我對這本書的觀感,後來還很興奮的向催促我早點休息的先生說:「這本書真不錯看耶!」
內容簡介寫得相當聳動:一位遺忘過往的少年湯瑪士,在名為「迷宮幽地」的地方醒來,他和幽地中其他的少年一樣,對事物仍保有基本的理解,卻無法記起牽涉到人物與情感的回憶。晚上,環繞幽地的石牆會自動關上,半動物、半機器,且帶有強大殺傷力的「鬼火獸」,於夜幕低垂後開始蠢蠢欲動,獵殺來不及回到幽地,甚或被幽地放逐的人。湯瑪士逐漸熟悉幽地的生活模式後,將他送來此地的「箱子」又緩緩開啟,這次,它送來一位女孩。女孩甦醒後,憑藉著殘留且破碎的記憶,拼湊出一項驚人的祕密──關於她來到幽地的目的,關於湯瑪士的真實身分……。
「湯瑪士是破解迷宮的唯一關鍵,因為他曾經來過此地,並曾經逃跑出去。」內容簡介提到了這句話,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很想知道湯瑪士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伴隨實情逐步開展,原本有點失落,後來卻又被一股「驚險刺激且激勵人心」的氛圍所魅惑。
「迷宮幽地」的神祕面紗,少年們被囚禁於此且失去記憶的原因,乃至於湯瑪士的真實身分……,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群少年為了追求真相,以及在幽地中生存下去所做的努力。那份身處困境的妥協與挫敗,坦承面對未知的恐懼,打破安逸現狀的勇氣……,都讓人嗅聞到少年們的氣息,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疑惑,一起歡笑,一起害怕,一起崩潰,也一起擦乾眼淚,為自己所做的各種選擇負責。
閱讀《移動迷宮》,是一種漸入佳境的享受,也像在欣賞一本影像化的小說。它會從敲打鍵盤的聲響中拉開序幕,訴說大環境的改變,一個實驗的構思,以及迷宮的設計……,各式紛亂的影像不斷交錯出現與退去,最後變成記憶的小碎片,慢慢沉落黑暗的「箱子」。一片靜謐中,「啪」的一聲,有人打開了「箱子」,實驗就此展開。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1.05.27
多年前,仰望藍天的女孩
文/Alice
至於部落格名稱「多年前,仰望藍天的女孩」,則是引自大學時期創作的小說。多年前的「我」,曾在某天午後仰望藍天,疑惑多年後的「我」,會怎麼看待過去曾有過的千頭萬緒,遂在日記中寫下類似的字句,希望多年後的「我」,仍能懷抱著一顆謙卑與反思的心境。故部落格引用相同的名稱,自是期許自己能記得那位單純且會為簡單的事物感動不已的我。
她說「閱讀,是從小培養的興趣。」最初,只是喜愛創作,覺得文字具有無限的魅力與力量,它不單只是記錄與溝通,更帶有深刻的美感。說來害羞,開始沉迷於閱讀,始於文藝小說,至高中左右,才慢慢接觸其他小說、散文。大學後,閱讀的類型聚焦於日本文學,其中的推理小說更是深得我心,為這些作家們匠心獨具的布局讚嘆不已的同時,也為他們兼顧的社會議題反芻再三。喜愛的作家,當推伊?幸太郎、東野圭吾、乙一、宮部美幸……族繁不及備載啊!「每次有他們的新書推出,總會立刻吸引我的目光,再次拜倒於不斷推陳出新的巧思與用心中。」
近期她看過印象較深刻的三本書籍,首推《移動迷宮》,它是一本乍看詭異,且讓人感覺格格不入的小說。伴隨主角的腳步,逐步習慣迷宮中的生活後,讀者也陷落這個故事中,無法自拔。再來是東野圭吾的《黎明破曉的街道》,搭上近期的「小三熱潮」,東野圭吾深刻探討外遇者的內心轉折,讓人看得憤恨難平,不時得停闔上書頁,和枕邊人爭論起主角的心態與言行,算是滿有探討空間的創作。最後則是湊佳苗的《夜行觀覽車》,作者犀利如昔的筆觸,這次聚焦於「企求與維持光鮮亮麗的外表,為家人所帶來的負面壓力」,最終適得其反,落得難以平復的「歪斜理論」,需要扭曲自己的言行,方能獲得內心的平穩。
除了看書以外的休閒娛樂,該是電影和慢跑,假日不是出現在電影院或書店,就是在學校或公園的跑道上吧。「慢跑,是高中開始接觸的運動,最初是為了減肥,多年後,身形仍舊圓潤,跑步卻成了抒發心情的最佳管道。黃昏時分,在跑道上先走上一圈,再跨出步伐,一圈、兩圈、三圈……,心情,似乎隨著一圈又一圈跑下去而獲得沉澱,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所見、所想。一如多年前那位,曾經仰望藍天,疑惑自己會變成怎樣的人的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