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1.10.28

尤.奈斯博創作出令人著迷的酒鬼警探哈利

文/陳彥鈴(文字工作者)
這個酒鬼,指的當然不是拿遍北歐犯罪小說大獎、挪威史上最暢銷的小說家:尤.奈斯博(Jo Nesbo);而是出自他筆下,那個背負著沉重的悲傷、老是想要拒絕酒精誘惑又總是失敗、腦筋卻比誰都冷靜清楚的警探哈利.霍勒(Harry Hole)。

身為哈利的形塑者,奈斯博的人生歷程自然也是一樁風光得令人稱羨的傳奇,全然沒有哈利這位在各項重大犯罪案件中出生入死的警探那麼坎坷。昔日的奈斯博,一度身兼金融分析師與挪威著名搖滾歌手,他的白天與夜晚,分屬於挪威最大的證券公司與為他瘋狂的歌迷;若你有心,還可以試圖從網路上蒐羅他的歌聲,因為他一共出過六張暢銷專輯。

周旋在數字與音符之間,奈斯博已然獲得了人人嚮往的一切,卻似乎仍有某種隱約的缺憾騷動著他。於是在千禧年來臨之前,一次前往澳洲、長達30小時的飛行,奈斯博創造出哈利.霍勒這位掀起他人生下一波高潮的夥伴。1997年出版首部的作品《蝙蝠人》(The Bat Man),讓奈斯博一躍而為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其後的《蟑螂》(The Cockroaches, 1998)、《2018810030672》《2018810031174》(皆由漫遊者文化出版),奈斯博快速地透過哈利的形象,在北歐犯罪小說界攻城掠地,一路往其他地區蔓延。他為作品所架構出的複雜層次與恢弘舞台,將一般犯罪小說中的個人罪愆,擴大到對世代國家的仇恨,足可見出其有別於一般創作者的野心。

在以固定角色貫串系列的小說創作中,讀者不只參與了主角們經歷的每一場案件,也看著主角層層的蛻變,甚至一同承載著他們的過往。從「奧斯陸三部曲」的前兩部《知更鳥的賭注》與《復仇女神的懲罰》,哈利以一種不甚討喜的樣貌登場:頑固、叛逆、陰鬱、難相處、不合作、對犯罪案件有種幾近變態的執念──事實上許多廣受讀者歡迎的推理小說主角也好不到哪裡去──而哈利對酒精的欲拒還迎,可能才是讓他的人生走向更為要命的主因。但哈利過人的直覺與邏輯思考能力(當然得在他清醒的時候),雖然屢次陷他於危險之中,卻也總在千鈞一髮之際解救他的生命。雖然比起存活,哈利可能更願意就此死去。

隨著哈利的人生推展到《魔鬼的法則(奈斯博作品集3)》,奈斯博讓哈利擁有了更多的血肉情感,卻也顯得他所背負的傷痛是如此濃重,讓讀者從一開始避之惟恐不及的遠距離觀看,不自覺地逐漸縮短距離,期待能為哈利絕望的人生注入一絲絲溫暖,只因為這個角色至今已是如此生動而寫實。你可以從他那些憤世嫉俗中,嗅得他將多麼大的軟弱與恐懼,藏在刻意冷漠的面具之下;每當他看似有點振奮,下一秒卻又迎面槓上更血腥、更殘忍也更毫無遮掩的人性,再次將他打入極端的境地。凡此種種,總讓人忍不住對其生出一絲不捨與同情,而也更確定,奈斯博還真的不打算讓哈利過點好日子。

身為警察,身為酒鬼,身為一個孤獨的男人,哈利.霍勒揉合了所有令人不敢恭維的男性特質(更不用說他也已屬中年)。縱使哈利只是一個紙上角色,與尤.奈斯博光鮮耀眼的現實人生有著天壤之別,但或許我們也可以大膽地假設,哈利自主式的墮落人生,是奈斯博對陰暗面的嚮往。奈斯博將哈利的世界扭曲到一種極致,用哈利的堅韌,考驗著自己與讀者的耐受力。可以想見的是,只要奈斯博還沒切換到下一個新的身分,哈利.霍勒這個令人惱怒、偶爾還會冒出自以為是的幽默的酒鬼警探,將持續用他獨一無二的北歐魅力,讓更多讀者醉倒在他的行事作風之下。

*文中尤.奈斯博照片,由漫遊者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