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1.12.02
貝莉 努力成為「非主流中的主流人物」
文/密絲飄(兩性作家)
她的好相處,來自什麼都懂一些、所以什麼都能聊的健談,以及建立在聰明及敏銳上的圓滑。氣氛太沉悶的時候,她會講笑話,對話太尖銳的時候,她會打圓場,她不是那種什麼都OK的濫好人,但也不會為了堅持己見不惜使人下不了台,再加上漂亮的長腿、豐滿的胸部、以及可愛的兩個酒窩,總之,是那種你一看就會想接近她、接近了之後就會發覺有她在的場合,氣氛總是輕鬆愉快的美女。
可是,這麼健談(好吧,其實我想汙衊她聒噪)的貝莉,為什麼會被我歸類為「不易了解」的人?
因為她奇奇怪怪的想法和作為,實在是太多了!就拿她的工作舉例吧,她當過編輯、當過酒吧外場、甚至在電腦公司上過班,有多少人像她一樣,能接受南轅北轍的工作?每回她又做出什麼讓我錯愕的決定時,我老想起她在某一本書(不要問是哪一本,我忘了,而我曾試圖詢問她本人,她居然說她也忘了)裡說過的一句話,她說,她喜歡「非主流中的主流」。
什麼是「非主流中的主流」?依照貝莉本人的解釋是,例如她很喜歡的歌手楊乃文,她的創作被歸類在非主流的範疇裡,但她受歡迎的程度,則和主流人物不相上下。在藝術上,貝莉喜歡非主流中的主流人物,在戀愛上,貝莉喜歡具有非主流中的主流氣質的男子,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再度抱怨Again,這位即將要出書的大作家竟然自己跑去美國逍遙,獨留我跟她的編輯兩個人可憐兮兮在MSN上討論這篇人物特寫,無法跟本人求證,只好用推測的),貝莉大概也極度希望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定位,是非主流中的主流吧?
當然,咱們不能因為她人不在就胡亂栽贓,要講求證據。
證據一: 就像她以《戀愛是種邪教》和《真愛是種信仰》(皆為圓神)大放異彩,儼然有新愛情天后的架式,可她卻老嚷嚷著自己不想只寫愛情,還很唱秋的在FB的介紹上寫「世界這麼大,若老是只談論愛情,實在是太無聊」,三不五時暗示各路編輯人馬不要只叫她寫或看兩性的稿子。
證據二: 明明她的兩性書都賣得超好(證據是她居然有錢到美國去玩兩個禮拜),據我所知,想幫她出第三本兩性書的出版社應該沒有十家、也有八家,而且只要集結她在這半年多來在姊妹淘網站的稿子,就可以直接出書了。可是她偏偏堅持要寫一本非兩性的、全新的《2018551472946》(時報文化)。她說,這是她到目前為止最緊張的一本書,可是緊張歸緊張,卻還是硬著頭皮頂著上啊!
總之,在我眼中的貝莉,其實是個很有企圖心的人,只是她旺盛的企圖心,不是用在賺大錢或出大名上,而是用在努力成為「非主流中的主流人物」上——她希望自己是不落俗套的、是特別的,然而她也承認自己喜歡掌聲(這一點多麼的可愛啊,她可不是那種妖鬼假細意的人)、希望別人了解並認同她的與眾不同。
所以她努力地展現了自己,藉由《我親愛的台北》這本書。
這本書寫的,是她在台北出生、長大、居住多年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在失戀時貸居的房子、在熱戀時常去的餐廳、在明明失意卻要假裝自己很好、昂首闊步走過的那條路……那些位於台北的各個小地方,身為台北(或台灣)人的我們可能都去過,你不會陌生,你只會驚訝,驚訝在一個「非主流中的主流人物」眼裡看到的世界,竟是那麼的不同。
以往,我們看到的,只是戀愛中的貝莉,而在《我親愛的台北》中,則可以看見貝莉最真實的全部——呃,不過,根據貝莉旺盛的戀愛慾,有關戀愛的那些精彩描述,嘿,那絕對不會少了的。
*文中貝莉照片,由時報文化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