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1.12.19
減毒生活 就從今天開始
文/編輯部
有鑑於此,小編覺得每個家庭都應該擁有一本「防毒」寶典,藉以檢視自己的生活環境,到底存在著哪些毒物,即使不能完成過著無毒生活, 但至少能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比較健康的「減毒」生活。
12月,被譽為「毒物專家」的吳家誠教授出版了《2014110534117》(采實文化),他自己本身就是無毒生活的身體力行者,絕不用任何不安全的「塑膠產品」是他的堅持。因為他深知像是「耐熱塑膠袋」只是不易變形,不代表無毒,因為塑膠袋內的食物只要有一點點熱度,就可能釋出塑化劑;而且人人都愛的速食或爆米花,常常都是用防油的包裝紙盛裝,這類紙為了防水防油,會塗上名為全氟烷化合物的化學物質,是一種持久性環境汙染物,毒性更強,已有實驗證實,這種物質不但傷肝,更可能導致不孕。更恐怖的是,現代人為了便利快速,常食用微波食品,不過有研究指出「微波加熱會改變食物的結構,人體吸收後容易致癌」……等等,看的小編是心驚驚!
不過吳教授在書中不只告訴大家生活中的有毒物質,他也進一步分享自己親身實證過的一些防毒小撇步──像是生薑對因塑化劑引發的氣喘及過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除了多運動、多喝水提高代謝外,也可以常常吃生薑、薑片或薑絲;買回來的乾貨類,像是金針,可以用熱水泡個二、三十分鐘,就能消除食材上的二氧化硫了。這些人人都能實踐的簡單方法,就能讓你減少接觸有毒物質喔!
另一位被譽為「抓毒達人」的林碧霞教授,十多年前因為注意到橘子皮擁有天然清潔力,丟棄相當可惜,因此研發出橘子油的系列清潔劑,成立「橘子工坊」,企盼傳達健康與環保的理念。故在《2014180254014》(蘋果屋)書中,她也分享了55個救地球救自己的無毒生活方式──除了同樣要大家改掉塑膠袋裝熱食的習慣外,更指直家庭清潔劑的傷害比工業污染還要大,鼓勵大家多用環保洗衣粉,或是自製橘子水,就能取代市售化學清潔劑;甚至利用熱水,先除去碗盤的油膩感,就能減少清潔劑的使用量;用熱水烹煮鍋蓋,即能輕鬆殺菌除垢……這些小撇步,都能將日常生活當中的化學毒害減至最低。
此外,主婦聯盟的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和環保講師陳修玲也在《2014180250306》(新自然主義)一書中,從食、衣、住三方面著手,教讀者如何重新檢視生活週遭中的毒物;並貼心提供許多簡單又方便的少毒撇步。在食方面像是:大家都知道鐵氟龍鍋盡量不要用,但鐵氟龍其實也出現在電器用品、沙發和化妝品裡;選購保鮮膜時也要注意,有氯的千萬不能買,使用時也不能加熱等等;在衣方面像是:很多人習慣將衣服送乾洗,卻忽略了其中含有不好的揮發性溶劑;為了省事,挑衣服時特別選擇防皺、防縮的材質,卻不知道其中可能殘留了甲醛等等……同樣是一本可以讓讀者遠離毒物的好書。
無論是吃的、用的東西,每天我們的生活週遭都充斥著許多有毒物質、以及環境污染物質,然而透過這些「無毒生活」書籍的介紹,相信讀者今後對於各種毒物及黑心商品,都將有進一步的認識,只要有決心加以身體力行,相信你也可以擁有一個健康安全的減毒生活。
*圖片由采實文化提供,出自《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