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8.06.16
「音樂文學」創作才子方文山的鄉愁
文/蘇惠昭(文字工作者)
方文山,不識者有時會迷惑於他到底是或不是國文先生、歷史先生的偽裝,一個遵古好古又長了一根反骨的老師,潛入流行音樂界,他創作的「中國風」歌詞由周杰倫傳唱,橫掃華人世界,征服了一整個世代,最後化作為一道道大考考題,靜靜落在一張決定學生命運的考卷紙上。
然而方文山既非老師,曾經甚至連白領都不是,他的最高學歷為高職通訊科,因為對電影有興趣來到台北學編劇,但是電影太不景氣,他就帶著從編劇班學到的敘事技巧和蒙太奇手法轉去創作歌詞,市場上已經販賣太多的愛情,他選擇避開主流,到自己沉溺的唐詩、宋詞、三國、水滸、西遊去開發有故事性、具畫面感的歌詞。江湖、客棧、天涯、東風、馬步、弄堂、胡同……「ㄚ,你不知道使用這些詞有多麼震盪我……」方文山不太洩露情緒的臉,忽然有一絲激動被捕捉。
然後他把創作的上百首歌詞寄到各家唱片公司,獲得了那百分之一的機會,千里馬未必有伯樂,那個名叫吳宗憲的伯樂卻一下簽中兩匹相互效力的千里馬周杰倫和方文山。千里馬也必須活在對的時代,踏上屬於它的戰場,2000年,時值中國崛起,撼動世界,周杰倫和方文山「中國風」歌曲轟然炸開,「其實當時根本也沒有『中國風』這個概念」,新的民族英雄不在政壇或校園,誕生在流行音樂界,從台灣到大陸,方文山到大學的演講邀約從來沒有間斷過。
所謂的歷史人物和影響力,就是如此這般,天才、努力、堅持、偏執,加上可遇不可求的機運。
現在咱們也來考個試吧!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妳。」這段《青花瓷》歌詞一共用了三個「惹」字,此為修辭學中的類疊法;即反覆使用同一個詞、語、句子的修辭法。除此之外,這句由「惹」連接的句子還具備了修辭法中的「轉化」用法。請問下列歌詞中,哪一句用法並不符合修辭學中的轉化?
A/《髮如雪》:「是誰打翻前世櫃,惹塵埃是非」
B/《嘻遊記》:「沙悟淨他脖子上的九顆骷髏頭,加起來也沒有我所惹的麻煩多」
C/《小小》:「小小的感動雨紛紛,小小的彆扭惹人疼」
D/《花蝶戀》:「幽幽歲月,浮生來回,屏風惹夕陽斜」
不過,這不是哪一年高中學測的國文考題,而是方文山以他自創的歌詞為資料庫,「仿」高中學測所出的考題,總共有一百道,收在熱呼呼的《2018510139569》(第一人稱)一書中,與《中國風》一起出版的還有《2018510139439》(第一人稱)。為了正經八百出考題,方文山伏案翻查資料再融會之、貫通之,至少有三十道的題目,他一開始亦不知正確答案。
擬人、類比、轉化、譬喻、類疊……方文山當然知道有修辭學這門學問,可他創作歌詞時並沒有刻意用修辭學的方法,等到歌詞成了高中學測的熱門題目,幾乎要超越余光中了,回頭細審,才發現自己熱愛的顛覆語意邏輯的句法中隱藏了諸多修辭學技巧,這於是啟發他動手打造《中國風》一書,以三十四首「中國風」歌詞為引,衍伸出「關鍵字解釋」「歌詞修辭學」「國學常識選擇題」三個區塊,怎麼看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流行文化與國文參考書合體的突變物種,「最起碼,不能假裝流行文化沒有影響力」,方文山這樣看待流行歌曲入考題的意義。
如果《中國風》是借力使力,《青花瓷》則是自發的寫作,方文山挑選他最愛的三十四首創作歌詞,將之翻譯成「白話散文」如《菊花台》,有的則書寫成一篇篇的創作思考脈絡和心情故事。他的詞每每「令人驚豔」,但這一次更加「令人驚豔」者,恐怕是書中與文字共存的圖片了,一座方文山親手製作的長安城建築模型。長安,那是他的鄉愁,若有前世,他相信自己是長安城內懷才不遇的才子,落魄江湖載酒行。
成名是機運,成名的附加價值,對方文山來說,乃是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而不會沒人理你。他熱愛電影,想寫劇本和小說,已經完成一個「五胡亂華」的電影腳本,他腦中經常反覆播放著某個兩軍相交的畫面,重點不在血腥戰事,而是多種民族的衝突,因為衝突而引發的文化激盪,包括語言、飲食、服裝、兵器、習俗……「豐富到不可想像,豐富到讓人興奮」,以閱讀、文字或影像去落實那樣的豐富,將是方文山無止盡的追尋。
*文中方文山照片,由第一人稱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