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肯和安妮在英國海濱小鎮-谷兒尼斯相識,十五年來兩人就這樣互相作伴,沒有生小孩或結婚的計畫,鄧肯是個超級塔可.克洛迷,經營著專屬網站,塔可.克洛在發行了《茱麗葉》這張暢銷專輯,卻在巡迴演唱中,忽然銷聲匿跡二十二年至今,鄧肯決定和安妮到美國旅遊,來場塔可.克洛之旅。
一張《茱麗葉》的試唱錄音──《赤裸的茱麗葉》引起軒然大波,鄧肯深深為這張專輯所感動,安妮卻認為原本的《茱麗葉》才有其百聽不厭的質感,並在鄧肯經營的塔可專屬網站張貼評論,因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來信,安妮是否如鄧肯所認為的,就是屬於彼此的兩塊拼圖?
塔可為何而退隱?真如網路上傳言的在農場中過著平淡的生活嗎?茱麗葉在塔可心中占有多重要的地位?
在平靜的英國小鎮中,安妮所任職的海濱博物館,在鎮名代表的提議下要辦一場「1964年熱浪夏天」的展覽,展覽上的嘉賓會是誰?
安妮會如何面對自己內心想追求的生活,生個小孩、習慣的和鄧肯繼續或是來一場冒險!?
幾個人生的大問題,尼克.宏比用幾段不同的故事提出,平淡小鎮裡安妮的十五年和退隱歌手塔可的二十二年……
不滿足於這種一塌糊塗的人生,這樣是否有錯?,「保守階級的英國人。他們在自身的悲劇中感到滿足,他們隱忍、遷就」心理醫生-麥爾砍,安妮就如大家所想的和鄧肯生活十五年,如果她明確的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浪費了那麼多時間,她仍繼續忍耐,這故事會提早畫下句點;或引導到,也許在過幾年,同樣的問題又會再度浮現,而安妮陷入沒有勇氣再去認真思考這道題目的窘境。
我們懷念過去,因此感傷,「曾經的東西全都消失了,當下在哪?而孩子就是活生生進行中的當下」安妮,這就是安妮想有個孩子的原因,孩子每分每秒能創造不一樣的當下,並每天精彩的活著,讓父母無暇回憶或感嘆逝去的美好時光,和孩子享受當下的擔憂就能填滿所有心思,曾經以為自己不需要孩子,卻還是想通了這點,看著有著自己血緣的孩子成長,是一種全新的挑戰,能明確的感受時間,也是一種別人無法替代的歷程。
鎮名代表的「1964年」有著當年的瘋狂,但對其他人來說,只是過去平淡回憶中的某一年,找不出任何值得紀念的東西,自己最輝煌的時光,硬要公開,也許沒有辦法引起共鳴,當年曾紅級一時的塔可,一直佔據鄧肯的生活,但對多數人的事件年表中已沒有塔可的位置,「人與人關係的麻煩在於,各自有各自的溫度,而且根本沒有恆溫設定裝置」塔可,同一年,同一件事,會引起多大的迴響,結果是很難預料的,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就讓大多數同個年代的人回到那些年,想起了那個女孩(笑)。
「孤獨使人軟弱、容易受騙、意志不堅」安妮,因為害怕,我們也許會忘記腦中僅存的一絲絲理智,就糊塗的繼續錯,忘了自己其實明明能勇敢的掌握一部份自己的人生,排除意外、沒有辦法改變的環境和他人想法,至少能好好的為自己決定一個大致的方向,能適當承受「孤獨」的人,比較能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會被群眾想法牽著走,有自己的方向。
細細品味書中的字句,宏比不用沉悶正規的大道理看待浪費時光、自我迷失、不忠的戀情等等,我們只是「不小心」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忽略了,沉溺於大多數人的想法中,依樣葫蘆的自以為往前走,其實仍在原地踏步,以為聞到的花香,其實是已經拿在別人手中的花!
什麼方法,能算出時間去哪了!不需要一顆擅於計算的頭腦,但要有一顆擅於衡量的心,在我滴滴答答的打著鍵盤時,希望敲下的是專屬於我的記事,我懂自己的胡言亂語!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2.04.06
肆季。秋
文/season
翻開記事本,空白的欄位裡,我忘了曾經有過什麼感動。也許那曾經幸福的感覺就這樣流失,在時間及現實的遞移中,為了保持一片小小的天地,排除所有煩人的事務干擾。於是,在百年六月的午後,我決定細細的記錄下每天小小的體悟,透過閱讀中的感動,整理腦海中片段的文字成行。我想,就這樣肆無忌憚的一直寫,寫過有春夏秋冬的四季,但文字間流動的情懷,都有我最愛的秋意,有些蒼茫蕭瑟,這就是我的專屬空間「肆季。秋」。
喜歡奇幻推理類小說,小時候用少少的零用錢,一本本買齊了有黃色封面的亞森羅蘋。雖然看書速度很慢,還不斷的和朋友借書,而自己總是會捨不得借書給別人,深怕別人不會好好愛惜書本。圖書館,則是可以窩一整天的好的地方,那是我的童年,但也延伸到現在。
最喜歡的作家是托爾金,他所創造的《魔戒》讓人也隨之經歷一場冒險,最後很心疼佛羅多帶著魔戒造成的傷痕,離開他最愛的哈比屯。也喜歡丹.布朗,帶著我在不同的國家間經歷驚險的旅程。喜歡《催眠》,一場催眠,引起的後續反應及帶出的議題,值得讓人深思細讀;《樹屋》作者敘述一個家族三代對「逃避」一詞的表現,逃,也許不是懦弱;《美麗魔物》巫師女孩來到古老的美國南方小鎮,黑暗與光明要如何劃分的清。不同類型的好書,同樣享受作者精妙的故事結構及細膩筆法。
啃著書,咬著去冰微糖的烏龍綠珍珠,我可以一個人漫步在台北的街頭,遊蕩想像這張餐桌上曾經發生過的風花雪月;捷運上拿著iphone的妙齡女郎,正在傳什麼訊息給神秘友人;喜歡在景點間奴役手邊的數位相機,企圖留下鮮明的記憶;喜歡和家人朋友閒聊吃美食,放鬆和享受。這就是我愛的生活,有點放肆、平凡又想獨特的台北人。
喜歡奇幻推理類小說,小時候用少少的零用錢,一本本買齊了有黃色封面的亞森羅蘋。雖然看書速度很慢,還不斷的和朋友借書,而自己總是會捨不得借書給別人,深怕別人不會好好愛惜書本。圖書館,則是可以窩一整天的好的地方,那是我的童年,但也延伸到現在。
最喜歡的作家是托爾金,他所創造的《魔戒》讓人也隨之經歷一場冒險,最後很心疼佛羅多帶著魔戒造成的傷痕,離開他最愛的哈比屯。也喜歡丹.布朗,帶著我在不同的國家間經歷驚險的旅程。喜歡《催眠》,一場催眠,引起的後續反應及帶出的議題,值得讓人深思細讀;《樹屋》作者敘述一個家族三代對「逃避」一詞的表現,逃,也許不是懦弱;《美麗魔物》巫師女孩來到古老的美國南方小鎮,黑暗與光明要如何劃分的清。不同類型的好書,同樣享受作者精妙的故事結構及細膩筆法。
啃著書,咬著去冰微糖的烏龍綠珍珠,我可以一個人漫步在台北的街頭,遊蕩想像這張餐桌上曾經發生過的風花雪月;捷運上拿著iphone的妙齡女郎,正在傳什麼訊息給神秘友人;喜歡在景點間奴役手邊的數位相機,企圖留下鮮明的記憶;喜歡和家人朋友閒聊吃美食,放鬆和享受。這就是我愛的生活,有點放肆、平凡又想獨特的台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