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04.23

荷索《冰雪紀行》中文版製作幕後花絮

文/anna(漫遊者文化編輯)
決定要出荷索這本「小書」的時候,最大的困擾就是真的「太輕薄短小了」。
從慕尼黑到巴黎,三週的歷程,寫成的四萬多字,該怎麼表現呢?

不想天地留白太多衝頁數,做成25開不知怎麼就是覺得怪,小巧可愛的32開也不對。
決定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因為書中的一段話,荷索當初出門的時候,只帶了外套,筆記本,地圖(還有一點錢)。因為那本荷索沒忘記帶在路上的筆記本,每晚在沒有暖氣沒有燈光寫下的每日所思,德文版的《冰雪紀行》方能在35年前出版。

那我們就把中文版的《冰雪紀行》作成筆記本的風格吧!
不管荷索帶在身上的是不是MOLESKINE的,都以這款獨特的樣子作為我們工作的樣本。
不只外型,連內在都是。

外觀圓角精裝,配上繫帶,內文用紙是好書寫的80磅米道林,至於版型,因為是日記,排版的時候刻意不規矩排,隨性挑選段落的結尾來換頁,就像寫筆記一樣 (有誰寫筆記是規規矩矩寫到頁面的最後一角呢?),展現荷索行文的自由恣意。

美術的設計稿來,就是目前的這個封面,封面雪景印單色黑,配上特色螢光綠,書腰用美術紙,文案上的字用銀色印,美術特別說了「銀色的用意是想表現在雪地裡有微微光亮閃爍的環境設計」。

設計很美,整體都到位,特別找了印刷廠業務來評估,「到底做不做得出來」?
當然做的出來,只是,原來工序這麼的繁複,中文版的《冰雪紀行》幾乎是手工打造了。
一般書印刷約莫七天,這本書大概要二倍的時間。若中間出現失誤,要多到幾倍就難以估算了。(聽到印務這麼說,還真是讓人高興不起來)

《冰雪紀行》的印刷後加工,要處理的有──
硬殼精裝,封面印好之後要糊紙版,摺圓角。
接下來因為要裝鬆緊繫帶,所以要送去加工廠人工打洞。
然後再來是人工穿繫帶,
接著上機跟內文貼合,
最後則是為了讓腰帶在繫帶之下,一本一本手工包腰帶。
然後上收縮機封膠膜,包裝,出貨。

現在寫下來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但其實每一個環節幾乎都讓我們膽顫心驚,最最最麻煩的便是那條特製的螢光綠鬆緊繫帶了。
因為非紙材,需求量相較於成衣業少的可憐,又要印特別色,工廠又不在北部,「染好沒?」變成為送印之後,對印刷廠業務每日招呼語。
工廠最終還是沒能準時交件(沒辦法量太少了),所以之後的每一道工都要拜託協力廠商加班幫忙 (謝謝各位老闆周末加班!)。
晚了七天上市,做出來的成品美的不得了。一切辛苦焦慮通通都值得了。

好了,大功告成。美美的首刷終於出廠了,這時候要趕快預估再刷啦。這條PANTONE特別色螢光綠鬆緊繫帶,再刷的門檻是?呃,一噸!?一噸是啥意思啊?總編答曰︰首刷限量發行的意思。
再刷的版本將配上灰色的帶子,展現的是下雪灰濛大地感,嗯,一樣切中這本書的精神。

好像,凡是與荷索有關的事,都不可能簡單。但是,和他的電影比起來,這應該是最簡單的一次吧。》
總之,荷索的瘋狂是會傳染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