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2.09.07
                            永遠的史蒂芬.柯維
文/呂靜芬(就是創意主編)
                        
                            當我們決定要出版這本書的漫畫圖解版時,覺得有趣的是,史蒂芬.柯維不但同意日本出版社將他的書圖像化,而且本人還親自監修,不僅如此,他還大方地讓自己的生平故事被畫成了漫畫,不曉得他看到自己的Q版光頭造型有什麼感想啊?(我是覺得滿可愛的,哈哈)他接受了日本出版社的專訪時,還透露了一些他從沒講過的軼事,譬如才剛大學畢業的他,太太就突然跑來跟他大膽求婚。(我想這邊是柯維想放閃吧!)
柯維在專訪中提到,其實他原本的志願是當網球選手,但他在十二、三歲時生了一種骨頭會惡化的病,有三年半時間甚至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走,於是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不過套句老話:上帝關了一道門,就會開啟另一扇窗。柯維將自己的志向轉為學問研究,還跳級念了大學,後來一路念到了哈佛的企管研究所。
柯維說,他在當時聽見了自己內在的「聲音」,找到了他畢生的使命:他想成為老師,成為能引導別人找出人生方向的導師。
於是他開始在大學任教,也就是在教授企業管理時,他整理出後來舉世聞名的「七個習慣」成功論,他說其中有六個習慣是在教學中醞釀而成,而第七個習慣則是在夏威夷高爾夫球場上突然想到的。(怎麼會連打個球都可以有這種電光石火的瞬間啊,羨慕!)
常有人問柯維,為什麼「七個習慣」能夠跨世代、跨文化,受到全世界的人廣泛的支持?他說,這是因為中心思想具備了「品德成功論」的觀念。可能有些年輕人一聽到品德什麼的就開始皺眉頭,覺得又是老梗。可是請先想想看,正是因為柯維強調的成功,不是膚淺短暫的成功(並不是取巧的受人歡迎或是投機賺大錢的方式),而是為人最基本的美德養成,這才難能可貴。唯有得到周圍的認同,才能帶來真正的成功跟幸福。但這需要時間培養,想靠著膚淺的偽裝,是撐不了太久的。
不管是誠實、體貼他人、有毅力等等,都是每個文化認同的普世價值,然而又因為我們常常陷入慣性,難以持之以恆,柯維才會思考出這樣的方法論。先認識自己習以為常、思維上的「慣性」缺點,譬如習慣將錯誤推給別人、老是批評別人或外在環境、覺得有時候食言也沒關係……將這些推諉與藉口,透過「七個習慣」慢慢調整,從小處做起也可以,但要細水長流的堅持下去,這樣人生就會慢慢轉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本《2011770889052》(就是創意),就藉由一位對人際關係處理笨拙的女高中生為例,描繪出她每天一點一滴的改變,卻帶出截然不同的成長。譬如想要與大家做朋友,但自己卻沒有先跨出那一步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光等著外在條件變化,那就什麼都不會發生,這就是柯維強調的「由內而外」思維。
除了漫畫故事,柯維的「七個習慣」也經過一目瞭然的圖解,將方法論有條理的呈現,而且還補完了柯維的最新理論第八個習慣,或許對還沒準備好要閱讀柯維全系列的讀者來說,先從這本入手是不錯的選擇呢。
後記:
正當我們還在編輯《漫畫讀通柯維成功學》這本書的時候,突然收到柯維因為車禍併發症逝世的消息,真的相當令人錯愕。一位影響全球的精神導師,就這麼殞世了,而這本書的中文版,就成了我們紀念柯維的禮物了。
*文中史蒂芬.柯維照片,由就是創意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