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4.01

「貨幣戰爭系列」一部發人深省的金融寓言

文/吳家恆(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
從2007年出版《貨幣戰爭》以來,宋鴻兵的一言一行總是動見觀瞻。
他在市況仍是一片榮景時,就預言金融海嘯風暴將起;他預言金價飆漲、白銀看好,也都「喊水結凍」,引起市場騷動,在《貨幣戰爭4:群雄並起》中,宋鴻兵從高度負債的美國經濟、歐元區歷經的陣痛以及人民幣躍居強勢貨幣的態勢,描繪了一個群雄並起、群龍無首的局面。 美國以匯率作為挽救失業率的工具,其他各國也紛紛加入貨幣戰爭的行列,全球貨幣將進入劇烈變動的時刻!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系列」在六年間出版了四本,每一冊雖然各有側重,但基本上都是環繞著同一個主題在談,而敘述的角色、事件也有所重疊。雖然如此,《貨幣戰爭》還是一本接一本出,讀者還是一本接一本看,甚至欲罷不能,遠流的讀者服務部就接過多次電話,不同的熱心讀者來電詢問:下一本《貨幣戰爭》什麼時候出版?

「貨幣戰爭系列」已經是一個文化現象,背後的成因、表現的面向非常廣,一時也難說透徹。只能說:從陰謀論看歷史,實在是海闊天空,人的想像力能想多遠,這個空間就有多大。要說這些說法全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那麼容易反駁,甚至還有幾分真實。

日前的《經濟日報》就在社論裡舉了幾個貨幣與戰爭的「例證」,就可看出許多陰謀論在事後看來,的確越看越像真的:
一、歐元在1999年1月4日掛牌交易,正式挑戰美元霸主地位,3月24日,美國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轟炸,導致剛起步的、聲勢如虹的歐元頓遭重挫,2000年10月達到兌美元0.8225的歷史低點。

二、2000年9月,伊拉克宣布,將停止使用美元,改用歐元進行包括石油在內的所有貿易結算。此一挑釁立即引起了美國的警覺與不滿,但因伊拉克未宣布何時開始此一政策,加上歐元氣勢已挫,故未立即動武。
但伊拉克的舉動給了另一反美大將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極大的鼓舞。2001年委內瑞拉宣布計劃用歐元作為石油貿易的結算,並用歐元作為國際儲備。2002年4月12日,委國爆發政變,查韋斯被罷黜。兩天後,幸運的查韋斯重返國內,弭平政變,並指責美國是這場政變的幕後黑手。

三、2003年1月,伊拉克總統海珊正式向世界呼籲,所有購油國向海灣國家購油時不要再用美元,改用歐元或其他貨幣。此時的歐元已經走過低潮,羽翼漸豐,海珊的倡議無疑對美元霸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3月20日,美國即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對伊拉克的戰事,推翻了伊拉克政權,最終絞死了海珊。2003年6月,伊拉克石油交易重新恢復以美元計價。

這些事例都說明了貨幣與一國的經濟息息相關,是國家的核心戰略利益,而貨幣本身,也可以作為一種武器,與軍事武器交互搭配運用。
以後還會有更多的文件解密,讓世人看到在表象背後曾經發生的事。宋鴻兵的書讓讀者著迷之處,就在於他剝開了歷史的表層,換個新角度,重組所謂的「歷史」。這項工作很困難,也很容易招致批評,但如果拘泥在事實的辨正、證據的充分與否,那就沒完沒了!宋鴻兵不是金融史學者,而是對未來有所想像,且想要影響未來走向的人!因此,重要的是讀者如何透過宋鴻兵的敘述,翻轉看事情的角度之後,可以之作為個人投資理財甚或衡量國家安全的參考。

以最近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開辦人民幣業務為例,前一陣新聞非常多,不外乎銀行之間展開人民幣搶錢大戰,以優惠利率吸引定存戶。在通貨膨脹、銀行利率低迷的時候,人民幣定存的利率有足夠的吸引力,讓許多台幣定存戶解約改存人民幣,於是問題就變為:哪一家銀行的人民幣定存利率最高?
但是按照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邏輯的話,這是不是也是一場新台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貨幣戰爭呢?如果重點變成「誰最高」,問題的焦點也就被模糊了,那麼,是誰希望模糊了焦點?

當銀行在手續費的誘因下,極力鼓吹人民幣定存如何好又如何好,以致許多台幣存戶改存人民幣之後,新台幣的流通和使用也就受到壓縮了。甚至,預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也接受人民幣交易,人民幣實質在台灣流通,更由於台幣受其他亞洲貨幣競貶所影響,持有人民幣的意願增加,如此一來,台幣的空間就更小,而台幣作為一種貨幣,地位也就越來越邊緣化。

假使由於新台幣貶值,造成國內物價提高(也就是通貨膨脹),同時由於對人民幣是貶值的,使得中國大陸能以更低的價格來臺灣買公司、炒地皮、挖人才,那麼,總有一天,中國大陸將可不費一兵一卒,光用貨幣就能達到政治的目的。 所以,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系列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寓言,其中真假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讀者從他的價值觀,能看到什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