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08.09.22
張愛玲逝世13週年 最新訪台遊記面市
文/
張愛玲逝世13週年 最新訪台遊記面市
「到處是騎樓,跟香港一樣,同是亞熱帶城市,需要遮陽避雨。羅斯福路的老洋房與大樹,在秋暑的白熱的陽光下樹影婆娑,也有點像香港。等公車的男女學生成群,穿的制服乍看像童子軍。紅磚人行道我只在華府看到,也同樣敝舊,常有缺磚。不過華盛頓的街道太寬,往往路邊的兩層樓店面房子太猥瑣,壓不住,四顧茫茫一片荒涼,像廣場又沒有廣場的情調,不像台北的紅磚道有溫暖感。」這是1961年,因公出差來台的張愛玲,拜訪了台北及後山花蓮,停留短短數日之後所寫下的短篇遊記,只可惜一直到2007年11月,才在遺產繼承人宋以朗家中一箱箱張愛玲資料中被發現;2008年,適逢張愛玲逝世屆13週年,皇冠趁勢推出《重訪邊城》一書,收錄這難得一見的張愛玲訪台遊記。 全文一萬五千言,書中盡述她對台灣的初次印象,在友人(畫家席德進、作家王禎和)的帶領下,她遍訪了台灣大大小小廟宇,鹿港龍山寺、花蓮城隍廟都在她的筆下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在小巷中,她見到採茶葉的婦人揹著孩子們在門前平台上席地圍坐,合捧著大扁篾籃,不住晃動著,感到十分新奇;走累了,便和友人在一個棕櫚涼亭歇息,吃柚子,因為有別於上海吃到的湖南乾柚子,她讚嘆寫下:「從來沒有吃過這樣酸甜多汁的柚子」;此外,在半路上還見到兩個青年人大打出手,以為台灣民風強悍……這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景象,在張愛玲筆下寫來卻是如此活靈活現,生動有趣,讀者可以一窺當年老台灣的人情事故及風光美景。 書中同時也收有最新發現的短篇小說<鬱金香>,故事主要在講述ㄚ環金香的感情世界,無論在結構、文字、細節等各個層面,都具備張愛玲獨特的韻味。此外,讀者還能一睹<天地人><南北喜相逢>等曾在雜誌刊物上出現的文章,一一沉浸在張愛玲既細膩且優雅的文筆中。隨著各界採集考據及時間流逝,張愛玲未曾面世的作品也越來越少,也許《重訪邊城》將是最後一本收錄其新作的作品集,所以更加值得張愛玲迷珍藏。 無論是你是無可救藥的張愛玲迷,還是第一次接觸張愛玲的新知,不妨透過《重訪邊城》這本新作及《張愛玲典藏全集》,重新回味四十年代上海最紅女作家張愛玲筆下,以上海、南京為故事背景,所舖寫出的時代繁華和傾頹,以及讓人動容的大時代男女情感故事,再次感受張愛玲的文學魅力。 *文中張愛玲照片,由皇冠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