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8.11.17
造型達人Roger教你如何《藏拙》
文/蘇惠昭(文字工作者)
距離1984年出道,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時間來到2008年末,他終於交出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本書。
你又以為那是一本工具書,如果是他出手的話,那絕對是出版社癡癡等待的夢幻暢銷書,可答案又是一個叉,在抵死不屈的堅持下,他交出的是一本出人意表的文字書,書名《2017830035803》(平裝本),談的是具普世價值的工作態度,態度背後的教育和觀念、美學觀點,以及自創品牌「citta」的升起與殞落。
他是Roger鄭健國,台灣首席彩妝、造型師,在台灣彩妝造型界,如果Roger不是大師,大約沒有人敢自稱為大師;沒有被他「設計」過的明星則不算明星。他讓彩妝造型成為年輕人心嚮往之的時尚,他是「超級星光大道」的造型顧問和評審老師,他的評語對選手來說經常是最大的鼓勵,「謝謝Roger老師,他是第一個讓我覺得自己是帥的」,所以楊宗緯變髮後第一個想感謝的人是他。當許仁杰自彈自唱的成績不理想,他首度以「藏拙」二字評論,「若能力還未足以拿出好作品時,何不適時的先將它收起來,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部分來表現?」
這一席話道出了Roger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工作態度:「藏拙」。「藏拙」的另一層意思正是「認識自己」,如果有人認為鄭健國這一路走來順遂亨通,「藏拙」與「認識自己」就是答案。鄭健國來自一個上海大家庭,母親是京劇演員李玉蓉。文化戲劇系畢業,退伍之後,他因為想為姊姊設計婚紗,於是陪著姊姊到當時最大的鈴鹿新娘去訂製禮服,因緣際會成為鈴鹿女士的私人助理,也開始學習化妝與造型,當年這一行幾乎沒有男性投入,想當然爾,Roger也無所逃於「你這算哪一種行業?」的家庭壓力、社會眼光。
Roger不在乎,也不能在乎,他知道這是自己喜歡的事,他有天分,更願意努力,「想做一件事,不能只想得到它的好,也必須承擔它的壞」他告訴自己。 其實Roger有另一條路可以選擇,當時有中視一位導播看上外型俊秀的他,邀他在大戲「少年十五二十時」演出一角,張晨光就是從那齣戲打穩基礎,日後成為金鐘影帝。「明星」無論如何都是光鮮亮麗的行業,但也許聽母親說過太多梨園的大起大落,Roger對此一點都不熱中,不存任何幻想,而凡成功的明星必有自戀特質,「我不是自戀的人,但有嚴重的精神潔癖」,精神潔癖可能讓他可以扮演好某一種角色,卻也同時妨礙他進入另一些角色,「這對演員來說是不行的」。
「所以有人問我,如果不當化妝造型師會成為什麼,我回答不出來,我的人生不存在這樣的如果,化妝造型是我唯一會的東西」鄭健國大笑起來。
而二十多年來社會最大的改變,恐怕在於人們終於敢於面對「外表很重要」這件事,這使得化妝造型逐漸成為一門被迫切需要,也受到敬重的行業,Roger連搭個飛機,都有座艙長前來請教髮型該如何調整。
但二十多年來始終未曾改變的,是Roger自認為天真、單純,總是活在自己異想世界裡的性格。在他看來,明星也多具備這樣的特質,世人認為最複雜的,反而最天真單純,「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意志力集中,心無旁騖。」
從「認識自己」出發而做的「人生唯一的事業選擇」,這一條路一直走下去,一寸一寸的累積,一回又一回的準備,它的盡頭就是「專業」與「完美」,但那是一座看不見峰頂的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從這個角度看,「我的事業怎麼可能一帆風順,沒有起起落落?」Roger反問道。
所以他希望建立一種態度,對慕名而來的後進,Roger的第一課是開門見山的逼問:「關於這一行,你們知道人家是怎麼介紹我們的?」「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名字背後永遠掛著別人的光環,某某人的化妝造型師。」
承認自己的光環永遠在別人之下,這是進入化妝造型這一行必須建立的基本心態,對Roger來說,大師不過是別人賦予的頭銜,那不是他追求的,「我追求的是我自己的生活。我不在時尚業,也不在流行業,化妝造型是我的工作,我不過在上班」。「專業」與「完美」也存在於自己心中的那一把尺,「當我自認為做到一百分,但別人只給我六十分,我也問心無愧。」他不要自己變成一個「連我自己都不認識,也不喜歡的人。」
化妝造型技巧「只要不斷練習就會進步」,而且永無止盡,Roger自認沒有能力寫出一本能滿足自己,盡善盡美的工具書,「一輩子也不會」,但「態度」這件事卻是工作的基礎,放諸每一個行業皆準,一切就從「藏拙」這兩個字開始。《藏拙》,Roger希望這不只是他自己的故事,而是每一個人都受用的啟示。
*文中Roger照片,由平裝本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