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4.03.24
一探宇宙及天文的神秘面紗
文/編輯部
其實早在1930年代,愛因斯坦就提出了「蟲洞理論」。簡單地說,「蟲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間,可以讓原本相隔億萬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而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對天文方面有其獨道見解。繼發表「外星人存在論」後,他也明白表示,「蟲洞就在我們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難看見,它們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隱密裂縫中。」面對世界各地的大小讀者對宇宙的各種疑問,史蒂芬.霍金在六十五歲生日時,與女兒露西合作發表了《勇闖宇宙三部曲(套書)》(時報文化)系列作品,小編覺得這套書淺顯有趣,頗適合初入門的天文愛好者,希望藉此引發更多人對天文知識的興趣,並願意為了人類的未來去探索廣大宇宙。
而根據日前媒體報導,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也已成功登陸火星,還傳出可能有重大發現,不過已經有人等不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辦人穆斯克,就表示將在15至20年內,派人前往火星建造基地,只是這趟旅程代價不小,單程票價超過台幣1450萬。3月時報文化出版的《好奇號帶你上火星:從起源號到好奇號漫遊車太空探索記》一書,作者羅傑.溫斯也是「好奇號」化學相機的首席研究員,多次參與美國航太總署機器人計畫,將精密儀器送入太空,開啟令人驚嘆的火星之旅。透過本書,他寫出二十五年來機器人太空探索的時代故事,從早期探測任務到現在機器人儀器的精密研究,也寫出龐大預算與任務成功與否的實際問題,對天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讀。
不過,地球人真的可以成功登陸火星嗎?最早踏上月球的人類之一巴茲.艾德林就說:「絕對可以!」他在最新作品《前進火星》(大石國際)即分享了,目前已有少數人支付2000至3500萬美元的票價,接受訓練並利用俄羅斯的聯合號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多家公司正在開發次軌道太空旅遊的機會。未來幾年內,公眾將能選擇次軌道航行。太空探索將帶來全新的旅遊景點,太空旅遊業將是下一個新興行業,星際郵輪、近地軌道旅館,這些都不會再只是科幻小說裡的幻想。
這是不是就像韓劇「星星」中,都教授可以自由來去自己的星球和地球一樣呢!小編真的還滿期待這天的到來,因為小編始終認為,這個宇宙有許多未知的領域,有待人類去探索。然而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不妨先就多涉獵一些關於「天文/地球科學」書籍,先充實自己的天文知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