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4.04.10

居住旅遊的趣味

文/徐玫怡(知名作者)
我是台南人,但讀書工作時往北部跑,接著又住在國外已經好久了。前幾年特別從法國帶著兒子回台南住兩年,重新體會這個我成長的城市。由於是重新品嘗,所以特別用心,每天大街小巷穿梭觀察。那些小時候騎腳踏車經過的路段以及後來被觀光炒熱的地點,我一一重新以新的眼光欣賞。這兩年我再度定位了我的故鄉,台南,一個以保持老來進步的城市。

開著我小小的車子載著兒子,手一下指東一下指西,跟兒子介紹:「這裡是媽媽的學校喔。」「阿嬤以前常包這一家的蜜豆冰回去給我們吃。」「我以前都來這邊吃涼麵,好,我們下車去吃!」
就是這麼隨性的在台南悠遊度日,重返的這兩年,讓我更加珍惜它。

所以當我閱讀著這位生活在台南的學妹發出的週記時,又讓我彷彿回到當初在阿勃勒大黃大黃色的樹蔭下陪兒子遊玩的情景。學妹的週記真沒讓人失望,生活在台南可吃、可看、可體會的大大小小事物,應該都沒被她的週記漏掉。

回到法國的我,羨慕學妹能一直住在台南,可以逛得比我還仔細,吃得比我更多樣。羨慕她能在黃色阿勃勒大片如雨下的花瓣中等待下一場豔紅的鳳凰木盛開。

而這本交換週記的書,還有另外一位學姊,住在我嚮往的京都。

京都只去過一次。一次當然是不夠的,以後肯定還要再去。當學妹的文章從台南轉到學姊的京都時,學姊筆下的京都週記,那一份生活的講究立即抓住我的注意力。

我對於京都的印象就是秀氣沈靜,小巷弄裡的人家總是能把周邊的植物栽植得優雅恬淡,對於生活細節之有心,我只能讚嘆。
讀著學姊的京都,我忍不住馬上畫重點,告訴自己下次去京都的時候不要遺漏這些美好的景物。

京都台南、學姊學妹交換的生活書信,讓我跟著他們筆下的週記神遊,隨著書中章節春夏秋冬,遊歷在很熟悉和不熟悉的兩個古都中。我一邊想,這也是旅遊書吧!學姊學妹的居住旅遊,對城市的介紹比觀光路線更深入。

學姊學妹一人一篇,這是互動式的寫作,雖然說份量除以二平均分擔,但是在往來的交換比對下,有選材的壓力和寫作風格的配合。在這點上,閱讀起來非常流暢,兩者相當平均和諧。我也喜歡每封信最末短短的幾句結語給彼此的祝福,每篇的祝福語都有那麼一點像離場前的芭蕾舞者,輕盈轉身輕點膝蓋後將肢體拉出優雅的弧度,指向對方,將讀者的目光拉向另一位即將進場的舞者。

這本《MJ交換週記》,學姊學妹既跳著觀察居所城市的獨舞又攜手演出共同的舞台,台下的我們跟著輪流上場的古都生活品嘗兩地悠遊度日的趣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