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4.08.29

米奇.艾爾邦 首次嘗試溫馨懸疑風,巧妙編織神祕與愛情

文/飛踢娜(大塊文化主編)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大塊)於一九九八年在台初版,至今暢銷十餘年,也因此,台灣讀者在生命的某個時刻都和米奇‧艾爾邦有了交集。這本回憶錄曾改編成電影,舞台劇也風靡台灣、大陸,颳起一陣「米奇旋風」。不少讀者在部落格討論、分享此書心得,還特地整理佳句精選,更有無數的學校班級、讀書會共讀了這本書;作者和教授墨瑞之間溫馨而觸動人心的對話和互動,皆銘刻在讀者的生命記憶中,至今影響力不墜。

米奇的著作在全球銷售了三千五百萬冊。翻譯成四十五種語言,在四十九個國家出版,但是米奇從小立志當漫畫家,後來興趣轉向音樂,不僅自學鋼琴,還組樂團。他在大學主修社會學,畢業後持續在歐美各地巡演,還曾在希臘克里特島的一間酒館駐唱。

米奇一生的志業終究還是落腳在寫作園地。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成為暢銷作家之前,當過多年的體育記者。一開始,他在紐約做業餘體育記者;全職的記者生涯則是在佛州展開,負責地方報紙的專題報導及運動專欄。一九八五年他搬到底特律,在《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任職,漸漸打開知名度,同時跨足廣播及電視領域──週一到週五主持晨間廣播節目,並定期上ESPN的體育節目。

一九九五年,米奇與大學教授墨瑞重逢,發現他得了「漸凍症」(ALS),逐漸走向死亡。米奇每個星期二前去探望,師生間的對談讓他受益良多,學習誠實面對死亡與生命,最後他花了六年時間,將這段歷程寫成《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大塊)。最初,米奇只是為了幫恩師籌措一部分醫藥費,沒想到書出版後大受歡迎,在紐時暢銷榜流連達四年之久,更讓他脫離了運動記者的身分,成為國際知名的暢銷作家。

名利雙收的米奇,不僅繼續創作,還全力發展慈善事業,成立了七所慈善機構,照顧遊民、低收入戶和無家兒童,更遠至海地設立孤兒院。他對弱勢族群、社會底層人物的關懷,以及與信仰結合的慈善義舉,多少反映在他的創作主題上。

米奇的小說中心人物不乏所謂的「魯蛇」(loser)或人生失敗者。這次《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大塊)主角是剛出獄的前飛官薩里。他原本擁有一個溫暖的小家庭,因為一次不堪設想的意外,妻子受了重傷,他也因故入獄。最後,妻子在他坐牢期間去世。故事就從他出獄的那一天開始。那一天,密西根州冷水鎮也接到第一通天堂來電。在薩里身上,我們先是看到因冤屈不平而生的憤世嫉俗,而後,藉由他的眼睛,我們不禁懷疑天堂來電到底是奇蹟,還是騙局?

冷水鎮上接到離世親友來電的人,職業及出身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通點──情緒複雜。可以想見,沒有一個生命在面對這樣的經驗時,可以單純而簡化地回應。這也是此作最成功之處。作者在情節角落埋藏了許多意味深長的提問,這些提問一語中的,卻不見得提供一個侷限而命定的答案。譬如,書中某段落是這麼開始的:「人死復生,你會怎麼辦?這是大家最害怕的事,有時候,卻也是大家最想看到的事。」

此外,米奇在這本小說投入一個相當特別的元素。當我們沉浸在他營造的小鎮氛圍中,隨著不同人物的故事和遭遇而心情起伏之際,他卻要把我們帶回電話發明的一八七六年,將電話發明者貝爾的故事穿插、融入敘事中。關於貝爾的生平細節,不僅呼應了在冷水鎮發生的不可思議事件,彷彿也要提醒我們,天堂來電只是形式,更深的意涵是溝通──在聲音、話語這類感官的溝通之外,還有心的溝通。

*文中米奇.艾爾邦照片,由大塊出版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