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以為這部《模仿犯》續作也會一樣令人心情低迴沉重,但事實上我闔起書時,感覺到的唯有一片寬心寧靜。或許真的就如書末導讀所寫,「宮部在字裡行間用力傳達的信念,始終是黑暗殘酷無法噬盡的良善人性。」事件的真相縱然駭人,其中的惡意與暴力卻不代表整個世界,愛和希望仍然值得人們為了彼此在善惡交織的社會中活著。《模仿犯》中受害者家屬的堅強、偵查者的勇氣與正義感都是如此光明面的體現,至於《樂園》,我想光明和良善是以更單純的方式,從頭到尾存在故事之中。不再出入於受害者、兇手、偵查者的多方觀點之間俯視全局,這回帶領我們尋找謎底的,基本上只有記者前?滋子一人。《樂園》中的她一樣鍥而不捨地追根究柢,同時也成長為一個更值得信任、認同的人物。
《模仿犯》的最後,她雖成為一舉揭發真兇的英雄,但我總忘不了她調查過程觸及的媒體的嗜血獵奇,有時近乎和冷血殺手一般令人心寒。經過案件的衝擊、九年時光的沉澱,再次出場的她對社會、他人除了批判和想像之外,還多了真摯而設身處地的同情,對於自己也有更冷靜的反省。這次她因調查之故遇見的各種人物,大多也是本性溫良和善的:富於母愛的萩谷敏子、溫柔卻執著於悲劇真相的土井崎誠子、為了避免更多無謂犧牲而伸出援手的警官與律師……就連殺女埋屍的土井崎夫婦也都有著樸實外表下掩藏的無奈。
當然不論如何情有可原的別無選擇都不是奪人性命的合理藉口,小說的意圖也從來不是為這對夫婦開脫,但是土井崎茜死亡的真相還原之後,我們多少看見了他們當年面對的絕望。在《樂園》中的各個家庭裡,血緣是連犯罪與死亡也切不斷的牽絆。敏子不忍忘懷獨生子阿等生前的一切,土井崎夫婦即使面對誤入歧途的小茜也無法與之斷絕關係、放其自生自滅,對父母罪行渾然不知的誠子卻逃避不了他人的異樣眼光……。
家庭成為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但這樣的緊密關係卻未必都建立在溫馨的親情之上。就算傷害和憎恨幾乎毀壞彼此的包容信任,不再是樂園的家仍然不曾放鬆它的束縛。於是,為了多數、整體的幸福,導致了個人的犧牲。不管犧牲者多麼罪有應得、加害者如何迫於無奈,這都是太悲哀的結果。即使痛苦的割捨能夠換回失去的淨土,其中的歡笑與溫暖終究也不可能再回到從前。他們一心執著、不計代價贖回的,或許早已不是原先以為的樂園。
還好,幸福畢竟不只存在需要犧牲來成就的「樂園」之中。曾經為了原生家庭的福祉而一再被迫放棄幸福生活可能的敏子,在故事最後透過滋子的穿針引線,終於與多年前錯過的大上父子重逢,再度擁抱了人生中唯一一次希望,碰觸過去無法完成的夢。那是她自己的幸福、將要由她自己建立的樂園,從來就不應該被委曲求全的狹隘要求所約束。
每個人都能夠擁有樂園,但那需要的不該是一昧地犧牲,也或許不僅是困頓世間的一點溫暖,還得有一些智慧和勇氣,去認清並遠離已經不再是樂園的過往牽絆。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09.03.02
艾日草堂
文/Loveday
因為媽媽是圖書館員,小時候常讓她在─整間圖書館隨意看書,沒有特別的挑選或設限。「我對《亞法隆迷霧》(繆思文化)的熱愛在週遭的人看來似乎挺瘋狂。以前英文程度不佳、又面臨升學考試時憑著熱血拼完原文版,後來更寫心得大力推廣。」所以熟識的朋友曾揶揄她說:「《亞法隆迷霧》中文版一出,我看全台最爽的人就是艾日」,或是在她PTT上的文章下面推「全世界都知道你最喜歡亞法隆」,也有朋友每次介紹她的內容都是「國三時就看完亞法隆那種十八禁的東西」……
直到現在,Loveday最常看的書類型還是奇幻、翻譯小說,和一些推理。近日看了《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皇冠)一書,書中探討「英雄為何成為英雄?」這樣的問題,作者在故事中對娛樂通俗文類表達的理解、認同和熱愛,尤其令Loveday動容;此外《愛麗絲與蘿妮》(漫遊者)結合文學的細膩和推理的懸疑,「小說的緊湊節奏、深刻人物和複雜情感,讓我發自內心地覺得類似的宣傳與好評,它當之無愧。」
除了閱讀,她偶爾還會參與試讀活動,但量並不多,「因為除非對該書真的有興趣,否則我不會索書稿寫心得。」所以也在網路上認識了許多閱讀同好,交流的話題不限於書,生活瑣事什麼的也會一起聊。此外,她也愛電影、影集、手工藝、音樂等,「在喜歡的作品中收獲太多,如果說有什麼是我可以回報的,大概就只是讓多一些人認識並欣賞它們。希望自己未來還會讀下去、寫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