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5.02.06

貝果的異想世界

文/hanabi
開始部落格寫作大約是五年前,動機是想把一些讀過、看過,較有感觸的書籍及電影的內容做紀錄。筆名hanabi,是源自於北野武的電影《花火》,當初在影展看到這部作品時,被震懾到在位子上久久無法起身,沉靜到極致的冷冽壓抑中蘊含了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綻放出燦爛火花的俠義與柔情,因為很有共鳴,所以就取其英文片名來做為筆名;至於部落格名稱「貝果的異想世界」,則同樣的諧仿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即使再平凡無奇的事物,用豐沛的想像力來細心觀察,都可以有猶如萬花筒般的繽紛色彩,而其中的"貝果",是寶貝和結果的意思,也是我六歲小孩的小名,他出生前,有段時間我很喜歡吃貝果,所以就給他取了這個小名,從與他互動的過程及小小孩的角度來看大人的世界,許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事物,其實是充滿了迷惑恐懼與不可思議的,這也是我部落格寫作的創作原點,針對每一本書或每一部電影,我都想從一個比較另類的角度切入,衍生出對人生的觀察與發想,畢竟故事結束了,唯有真正感受到的東西才會留存心中。

從小我就對閱讀深感興趣,當同齡的小學同學們瘋迷任天堂遊戲機時,我反而對歷史演義小說較感興趣(如薛丁山、彭公案等);國中時期沉迷於系列小說之中:包括倪匡充滿神秘外星人及傳奇英雄的衛斯理系列、受了姐姐們的影響而飽覽的瓊瑤愛情小說,另外也愛福爾摩斯、亞森羅蘋以及阿嘉莎。高中開始,受到死黨的影響,我迷上了皇冠當代名家精選的Stephen King,包括這幾年出版社重新再版的《牠》《幽光》《玉米田的孩子》《四季》等驚悚名作,陪伴著我度過無數個嚇到無法成眠的夜晚,一直到上大學之前,在課業壓力下,許多課外讀物,我都是在夜晚熄燈後,瞞著爸媽,拿著手電筒躲在棉被中偷偷讀完的。

大學時期迷上了浪漫且帶點存在主義色彩的村上春樹,同時期,臉譜出版了一系列滿佈死亡與救贖的戒酒無牌私探Mathew Scudder系列,讓我覺得推理小說不僅只是智性的遊戲,同時也歌詠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冷硬靈魂,也因此,作者Lawrence Block成為我最喜歡的作家,工作之後,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開始選擇文化背景及語意較無隔閡的日本推理作家的作品,在偶然的機緣下讀到日本作家乙一的經典作品《ZOO》,驚為天人,很訝異的發現居然有一個作家可以同時書寫極致的殘酷與溫柔靦腆,即使透過翻譯,文字的力道還可以如此的強大,從此便中了乙一的毒,天天都望穿秋水般的期盼這個寫作神手的作品能夠有新的中譯本問世,此外,藤原伊織、東野圭吾、伊?幸太郎也是我很喜歡的日本作家。

開啟試讀主要是想養成定期寫作的習慣,同時有些作者的書籍能夠提早試閱還蠻誘人的,我對試讀的看法是這樣的:試讀要求的是心得,而非評論,因此,不論何種類型,喜不喜歡書籍的內容,只要花心思閱讀咀嚼,都會有自然生成的心得與較諸生活中所觀察到、所感受到的想法與思緒,所以對我而言,試讀心得是無須掩飾的心情抒發,同時記錄自己的閱讀軌跡;我衷心感謝試讀過程中幾家出版社極其用心的編輯,他們都是真正的愛書人,每每收到來自他們百忙中抽空撰寫的感謝信函或隨贈書寄來親筆書寫的感謝小卡,不論長短,都令人倍感窩心。

  • 抽絲剝繭

    9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以偏概全來說,在真相的競逐上,在既定的遊戲規則中尋求邏輯上勝出的律師代表了魔鬼、為受害者捍衛權益的檢察官則代表了良知;相同的,為金錢調查真相的我們 通常稱之為徵信社或偵探,而單純的不計較利益,只想尋求真相來讓沉冤得雪、悲傷止息的,我們,通常稱這類的人為冷硬派偵探。

    享譽全球的J.K.羅琳,以《哈利波特》豎立了幾乎是在YA奇幻文學領域中震古鑠今的地位後,在名利雙收之餘,並沒有尋求複製過去的成功模式,繼續在YA奇 幻文學上著墨,反倒選擇了個男性化的筆名羅勃‧蓋布瑞斯,像奧運游泳金牌選手次屆打掉重練,參加起馬拉松資格賽的選拔般的,令人跌破眼鏡的執起筆桿,加入 了前有許多傳奇大師,後有許多輩出後起之秀的冷硬派偵探領域,創造了目前看來頗為成功的殘缺偵探“史崔克”;即使是籃球大帝Michael Jordan嘗試挑戰棒球領域都曾緞羽而歸,但以《杜鵑的呼喚》及《抽絲剝繭》的細膩內容及市場反應看來,這種樣本不多的跨界成功案例,很可能發生在 J.K.羅琳身上,推理迷們未來也很可能反過來,將J.K.羅琳視為是羅勃‧蓋布瑞斯成名之前的另一個化名。

    這種想尋求突破、另闢蹊徑,甚至以書明志,將羅琳心中追求公理正義及真相的決心與勇氣,更為廣泛直接的以文字傳達給讀者的書寫心境,其實一點一滴的反映在”史崔克”的系列作中,這個背景複雜、身世複雜、感情複雜,可說是一點都不單純的另類神探,在《杜鵑的呼喚》中有著巔跛的開場,生活工作經濟感情一團糟,就 像還在酗酒階段的馬修‧史卡德般的,除了良心之外一無是處,但也因為在意真相,關注那些無人在意的幽幽冤魂,、鍥而不捨的抽絲剝繭競逐真相,也才讓沉冤得 雪,真相浮出,在讓死者生者心情平復之餘,也讓自己看似即將崩壞的人生翻轉、名利雙收。

    很安全、很成功,很典型的冷硬派幹探初試啼聲之作,因為真相的瑩瑩燭光總突顯於困頓幽暗的情境之中,但時代不同了,出淤泥而不染、貧亦不改其志並不令人意 外,會令我們意外的,反倒是那些雲端之上的非典型,就像我們很意外某新任市長是如何的親民不像官、意外已然名利雙收的J.K.羅琳選擇吃力不討好的領域筆 耕,同樣的,在《杜鵑的呼喚》續作《抽絲剝繭》中,已然名利雙收的史崔克,也令人意外的選擇將捧著大把鈔票來請託辦案的錢公錢母擺一旁,而專注於追查失蹤 作家的案件中,這樣的選擇其實是很值得令人玩味且深思的,其意義在於:當擁有資源,可以選擇時,所做決定該依據不是那些可能令人迷失的主流價值觀及算計,而該是那心中的真實聲音。

    所以在《抽絲剝繭》中,我們看到了即使作家的妻子莉奧諾拉怪異嘮叨不討喜,也幾乎沒能力僱用偵探(《唐人街》(Chinatown)中的Jack忘不了那一夜,但來請託的Faye Dunaway可說是風情萬種的),但相較於其他請託人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擺脫麻煩而來尋求協助,莉奧諾拉只是單純的想找回失蹤的老公,這種簡單孕育自 疲憊及情愛的單純欲望,就讓史崔克覺得必須全力以赴來調查真相,同樣的選擇邏輯見諸於史崔克的助手羅蘋身上,可以選擇幸福婚姻及更高薪工作的她,深深的為 偵探的工作著迷,或許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偵探的工作不是從中扒糞找錢,而是揭發真相,還給亡者及生者一個正確的評價及應得的對待。

    《抽絲剝繭》有著層層綿密複雜的出版人物間,猶如蠶絲般的糾葛關係,就像層層堆疊的蛛網,交錯之中潛藏著情慾、仇恨及致命的殺機,出版業的內幕理所當然的是羅 琳熟稔的領域,也因此書中的人物形塑、關係及對白寫來絲絲入扣;小說有個極其驚悚的開場,作家被發現陳屍於哥德式的大宅之中,而且臟器全被掏空,慘烈的死 法和其尚未付梓的最新作品《蠶》中所描繪的如出一轍,調查就從究竟是誰看過這本暱稱為《蠶》的《邦彼士墨利》?作家的人際交往中究竟是誰可能存有這麼大的 恨意展開。在偵探史崔克及其助手羅蘋一步步抽絲剝繭、追查真相的過程中,一步步、一幕幕都有著如同驚悚電影般,令讀者為兩位隨時身陷危機的解謎者捏一把冷 汗的緊湊感,厚重的小說有著不遜於電影般的焦灼情緒,同時,書中的人物眾多、關係複雜、剪不斷、理還亂,在看似文人相輕、同行相忌的表象之下暗潮洶湧,惡 意滋生,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執著怨念,在釐清這些蛛絲馬跡之間的史崔克,在解開謎團的同時,也被迫釐清定調自己與有著曖昧情愫的助理、念念不忘的前女友夏 綠蒂之間的關係;如果說《杜鵑的呼喚》代表了在一無所有的混亂失序中尋找前行的道路,那麼《抽絲剝繭》就代表了在名利雙收的迷失之中釐清選擇擇善固執的意 義之所在。

    相較於《杜鵑的呼喚》,《抽絲剝繭》更複雜深沉了,也因為是羅琳熟悉的領域,所以篇幅也厚重了許多,但就像作家的性格跟筆下的人物往往截然不同,這些文壇中 的人物,也似乎都帶著張無法看穿真實面目的面具在其中穿梭,所以令讀者猜不透誰是真兇?誰的自白控訴是真情真意?感覺上每個人都有著行兇的動機,但亦有無 辜的可能,這種隨時都可能翻盤逆轉的感覺,令讀者看得冷汗直流、緊張萬分,此外,史崔克與羅蘋之間那種不需言語的默契及有別於男女情愛的相知相惜,也有著 更為深刻的動人描述,這些豐沛的元素都讓《抽絲剝繭》相較於前作更具深度及娛樂效果。

    如同冷硬派探案慣有的特質:沒有緣由的開始,沒有終點的結束;《抽絲剝繭》最終還是被偵探給理出個頭緒來,找出蛛網背後的邏輯人性,破解了案件,但案件結束了,其實撫慰的並非全然無辜的靈魂,而是留給那為愛甘願受苦 擔責的生者,一個合理公平的交代;這是羅勃‧蓋布瑞斯的史崔克系列第二案,我承認自己沒有看完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但史崔克系列列若有任何新 作我肯定引頸期待,追隨到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