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5.03.16

丘引,要做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文/賴逸娟(寶瓶文化編輯)
她不太知道累,不太知道害怕。她好像有揮霍不完的精力,隨時在變換位置。

書的簡介上是這麼形容她的:「懂命理的朋友曾拿丘引的八字一算,說丘引命中有四匹馬,是人的最高極限。四匹馬共有十六隻腳,難怪丘引愛跑。」多愛跑?四十六歲時,她隻身帶著被台灣教育環境整得慘不忍睹的女兒前往美國就學;十年後,她一個人沿著美國東岸十三州開車旅行六個月。在這段期間,她睡在一個又一個全然陌生的接待家庭裡,體驗沙發衝浪的精神,甚至在農場打工換宿,每天在田地裡幹活,跟牛羊馬匹為伍,累了就大睡一場,倦極而眠時,連農場主人都狐疑她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擔心她就此不醒來。

比起很多年輕背包客,她膽量更大,更勇往直前。最驚險時,她甚至遇上了美國史上第三大的暴風雪,而她並非在雪地行路的老手,就這樣獨自開在好幾個小時都杳無人煙,能見度也極低的公路上,鋪天蓋地的暴風雪甚至吹破了車子的擋風玻璃。所以,當她說自己不怕老,你知道,她是來真的。

為什麼能這麼天不怕地不怕,甚至不怕老?她說,是學習吧,學習讓她感覺年輕。她也鼓勵周遭比她年長的朋友把觸角伸向世界。「學習永遠不嫌遲」,她在書裡提了不只一次,多麼常見的一句話,一般人聽了恐怕是無感的,但她卻身體力行到極致。在中年時到美國讀大學,還刻意選了自己最害怕的數學系,照她的說法是:「每個人都要跟自己恐懼的事物和解。」看她的書,你很難不覺得:這人也太單純了吧!然而,正是這樣的單純,這樣以直覺過活的方式,讓她品嘗到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領會的,生命的甘醇和豐美。

早在1995年就出書談女性自助旅行的她,如今依然是先鋒的腳色(有哪幾個跟她同世代的女性會去睡青年旅館,還甘之如飴?)談起她最熱愛的旅行,她則說:「旅行,大致上就是移動。換了個地方,人的身心都會因此改變。雖然旅行要提高警覺,但是,更多時候,需要的其實是隨遇而安。」講得輕鬆隨意,但幾乎說中了人生最重要的本質,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她只是跟著時代的脈動去走,如果真的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部分,就想辦法改變。

即將面臨六十大關的她,說起愛情,理性得讓人咋舌:「就統計學來說,第一次婚姻的成功機率是百分之五十,第二次的成功機率就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五,第三次更下降至百分之十二.五,但那並不代表不是從頭開始的婚姻,就不能成功……就算再婚的成功機率每一次都降低,但機會也都在那兒,就看自己是不是碰到對的人。談了一百次戀愛,要找到靈魂伴侶的機會,絕對比只談五次戀愛的人高。信不信由你,機率是這樣算的。」同樣的態度,也讓她應用在高高在上的宗教信仰上,不管哪一教哪一派,邀她去上早晚課、做禮拜,她的態度一貫都是「Why Not?」她貌似不信神佛,但也可以十分虔誠,無論誰來對她佈道,她都抱著聽聽無妨的心情,姑且一試(她說:「還可以認識很多人,是交朋友的好機會啊!」)她彷彿無所求,只求快樂祥和,就求來了快樂祥和。萬變不離其宗,大約就是這道理。

*文中丘引照片,由寶瓶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