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5.03.27

章詒和:以生命書寫往事

文/李采洪(時報文化總編輯)
「寫作,在我是很痛苦的,因為它們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字字連著血和肉。有些文章斷斷續續寫了六年,每次都由於傷心過度而擱筆。」作家章詒和在《這樣事和誰細講》自序裡的這些文字,正是她自第一本作品《往事並不如煙》(2004年,時報文化)之後,寫作一系列作品的心情。

十幾年來,章詒和在時報文化共出版了九本書,2015年時報文化四十週年,我們決定做《往事並不如煙》《伶人往事》《這樣事和誰細講》經典三書精裝修訂本(同步發行平裝本),章詒和老師特別邀請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為書名題字,接著,最大考驗是如何為這些重量級的暢銷作品重新設計封面,過程中與章老師往復討論,數度無共識、陷入膠著。

後來還是她拿出珍藏的寶貝──國際知名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早期鉛筆素描作品,迎刃解決封面設計問題。這三本經典作品因為多了余英時(書名題字)、艾未未(封面繪圖)兩位大師的加持,更顯珍藏價值以及對讀者的誠意。

11年前,《往事並不如煙》由時報文化出版時,我還不是出版者,當時以一個讀者,我已深深被章詒和所追憶的「往事」所吸引:〈最後的貴族〉一文提到康有為女兒康同璧和外孫女羅儀鳳,在幽憂困菀的環境下,仍盡可能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精緻的生活藝術。即使是買豆腐乳也有講究,買六種口味的豆腐乳,就得用六個巧克力鐵盒去店裡裝,味道不能相混。

另寫到文革時期的一九六八年,有一次康同璧過生日,親友們為了對老人家表示尊崇與祝福,全都冒險換下革命化的制服,穿上舊式衣冠,章詒和到康家,發現「客廳裡所有女賓客都足蹬高跟鞋,身著錦緞旗袍……提著?亮小銅壼不斷給客人斟茶續水的羅儀鳳,穿了一件黑錦緞質地、暗紅色軟緞滾邊的旗袍,腿上長筒黑絲襪,腳下一隻式樣極其別致的猩紅氈鞋….轉瞬之間,我彷彿回到了『萬惡的舊社會』。……在那連花衣服都被當成「四舊」取締的年代,我坐在客廳的角落,看著滿屋子貴客和康氏母女時而英語、時而粵語、時而舊話、時而笑話地熱烈交談著。在暖融融的氣氛裡,被強權政治壓癟的靈魂頓獲釋放,而重新飛揚起來。」

《這樣事和誰細講》則提到文化大革命之後,歷史學家翦伯贊成為北大歷史系第一個被揪出來批鬥的人,被打入牛棚、打罵、侮辱、抄家之後,她如此寫下翦伯贊的孤淒:「他感受最深的是時間,從前覺得時間短,要做的事太多。現在覺得怎麼有那麼多的時光,要怎麼過才能過完。萋萋之纖草,落落之長松。他像草又似松,在寒風中苦苦掙扎……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中,翦伯贊發言把舊社會說成是地獄,把新中國誇得像天堂,現在他真不知自己是入了地獄,還是到了天堂。」

成為出版人後,有機會重新包裝章詒和老師這三本最重要的作品,重新細讀她的文字,益發感受到她是以生命在書寫,她近身描繪自幼曾接觸與互動的中國知識份子與名伶。這些中國現代史上曾經風流一時的人物,或許並不為如今的讀者所熟知,但章詒下筆的同時,已架構出時代洪流的舞台,讓這些人物在讀者眼前重新演出一齣齣令人讚歎不已又不勝唏噓的戲。他們原本心比天高,但在大陸「反右」與「文革」的波濤中,卻命比紙薄。

近年來我每到北京,一定會拜訪章詒和老師。第一次與她見面,懷著粉絲見偶像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但見她直率且熱情,那是經歷無數人生打擊後,惕透人性的熱情。15歲因父親被劃為右派,生活從天堂跌落地獄;文革時在牢裡蹲了10年,耗掉28歲到38歲的芳華歲月,家破人亡。幼時家裡「往來無白丁」與成年後受到的折磨,反而成為她獨特的創作泉源。

中國小說家畢飛宇曾以「腹有詩書氣自華」形容章詒和的文字,「她的老底子很硬,我們這一代的作家比不了。」我深有同感。

*文中章詒和照片,由時報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