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5.05.01
S.J.華森《雙面陷阱》持續他的作家夢
文/李宛蓁(寂寞出版編輯)
S.J.華森畢業於物理系,曾在倫敦幾間醫院的聽力醫學部門上過班,也服務於英國國民保健署,習慣利用下班後的空檔練習寫故事。他心裡一直有個作家夢,因此在38歲那一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英國老牌出版社Faber&Faber舉辦的寫作培訓班,獲選為第一屆學員。
培訓期間,他持續從日常生活汲取故事,從一則失憶女子的新聞報導中,觸發了第一部小說的靈感,決定深入探索失憶者的內心世界。為了真實呈現女主角的心情,他大膽從第一人稱角度切入,蒐集相關領域資料,並持續在街頭觀察各種類型的女性,以細膩的筆法寫活了克莉絲汀這個角色──這就是《2018730372999》(寂寞出版)的雛形。當時,他是個沒有名氣、沒有包袱的文壇素人,根本不曉得自己的故事會不會有人讀。回想那段下班回家後埋頭苦寫的日子,華森謙虛地說:「創作時一心只想著,要是沒有出版社願意發行,我就繼續寫、一直寫一直寫,直到這本書找到讀者。」
沒想到寫作班結業時,英國已經有文學經紀人慧眼與他簽下合約,接著又得到海外出版社的青睞,在短時間內售出了30多國版權。這就像一場情節迅速推展的美夢,一轉眼到了40歲,他的小說處女作《別相信任何人》正式出版了。新書上市前,英國出版社舉辦了試讀活動,在作家簡介中刻意不透露他的本名史蒂夫(Steve),只公布姓名縮寫「S.J.」,亦未透露作家的性別。書稿送出後,書迷一致讚嘆「她」描摹女性心理的準確度,接著才訝異地得知,其實女主角的細膩勾勒出自一位男作家之手。這段「誤會」立刻讓他成了讀者圈熱烈討論的一號人物。
《別相信任何人》在全球大受歡迎,加上妮可基嫚、柯林佛斯主演的改編電影效益,讓華森有了做夢的本錢,終於勇敢辭去工作,從此全職當作家。他坦言,其實寫書的壓力比上班大多了,金曲獎有新人魔咒,新銳作家也有「第二本魔咒」,24小時全職寫書,對著空白WORD檔案焦慮的時刻也肯定少不了。第二部作品《2018730437322》(寂寞)提筆時,肩上扛著全球近40國讀者和出版社編輯的殷切期待,而他必須證明,自己並不是曇花一現的作家,證明手中的筆,還能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裡。
說穿了,其實成功沒有祕訣,「努力耕耘,持續書寫與閱讀,持續在白紙上產出文字。唯有如此,你才會進步。」華森這麼說。
《雙面陷阱》從構想到交卷,耗費了四年以上。華森說,早在《別相信任何人》意外成功之前,這個故事就存在他心中了,只是小說女主角害羞了些,遲遲不願現身,又醞釀了好些年,形象才漸漸清晰,也讓他終於對這個故事有了信心。
沉澱許久,他也曾經煎熬著難以下筆,最後決定回歸最初拿著小簿子在路上觀察的初衷,發揮好奇心與同理心,透過文字探索他人的生命歷程。交稿後,華森說這是一個他自己在書店裡瞧見了,也會怦然心動的故事。
看來,這場作家夢還會延續很久很久。
*文中S.J.華森照片,由寂寞出版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