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5.11.09
為靈魂眼淚編織語言的小說家──賈斯.史坦
文/朱玉立(圓神出版社編輯)
他推動小說寫作團隊,舉辦過六日寫作馬拉松,引發閱讀社群熱烈討論;與一群夥伴共同創作三十六種觀點聚成一書的《安吉力大旅舍》,更是持續獲得讀者支持。
他筆下的暢銷小說《在雨中等你》,寫活了心思靈敏、體貼又滿有哲理的小狗恩佐,讓三十五國不同語言的四百多萬個讀者,共同為這隻在雨中守候賽車手主人的狗兒,流下感動的眼淚。
他甚至寫過舞台劇本,而這齣《瓊斯老哥》的角色不肯下台,堅持要繼續講出家族復歸與和解的故事,以致他必須完成這本《不曾遠去的約定》。
他是賈斯.史坦,一個從出生就注定是多重視角的人,沒法安於單一觀點。史坦的母親是住在阿拉斯加的特林吉特印第安人與愛爾蘭移民的結晶,父親則是從奧地利來的猶太移民後代。住在西雅圖北部的童年,給了史坦滿滿的森林、山壑、小溪,以致他在都市裡始終惦念著人與土地、與自然相依共存、對抗又和解的種種糾結。
但真正促使他寫下《不曾遠去的約定》,得要從賈斯.史坦父親過世的衝擊說起。他受訪時曾提到,即便自己已經成年,且獨立自主,還又自組家庭,成為妻兒依靠的支柱,面對父親過世,他仍然難以釋懷。史坦形容那感受「就像擅長走鋼索的表演者,一旦抽掉底下安全網,整個狀況就不同了。」
正因此《不曾遠去的約定》充滿著濃濃的失落與追尋的氣味,那份對親人、對所愛之人的執著之強,是相信自己能夠跨越時間、空間,甚至生死。
書中的百年家族,不論是哪一代,不論曾起過多大多劇烈的衝突,在彼此身上留下多深多痛的傷痕,至終都抱持著和解的期待與信念,雖然那個過程製造了遠離家園數十年、低落以致憂鬱的瓊斯老哥,帶給賽琳娜姑姑無盡絕望讓她幾乎瘋狂,但是從十四歲少年崔佛的澄澈之眼看去,那些扭曲的樣貌都含有另一層真相,是可以解脫靈魂枷鎖,讓人自由的真相。
只不過這個真相的代價是,少年要自己做出決定。在百年老屋的密室、前人的書信文件日記,與幽影中現身的鬼魂協助下,少年必須做出最終的決定,一個他需要承擔一輩子的決定:占地廣大的老屋傾頹之後,是要賣給開發商?或是交還給人民、回歸自然?
書中橫跨的年代,出現了國家公園運動推手約翰.繆爾、自然主義作家梭羅,他們的理念、夢想、願景,化成詩一般的字句穿梭在故事裡,為山林論辯,為樹木呼喊,讓一個伐木大亨建立的家族,一代接一代思考著自然是作為財富來源,或者自然本身即為財富。不過,這一切論理辯詞在史坦富含感情的文字中,都化成詩句:
山,也不曾遠,
樹,也不曾遠,
只是,如今,誰記得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