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9.05.04

幾米 透過星空與世界溝通

文/陳郁馨(大塊文化總編輯)
一月初某個冷天,我來到新近通車的捷運南港站。

我往地下站區走,看到一個爸爸叫他小女兒快過來「跟幾米的畫一起照相」;兩個說廣東話的年輕女子,以牆面的幾米畫作為背景,互相為對方拍照;幾個路過的人停下腳步,看這些觀光客,也看壁面的畫作。其中一名男子浮出微笑。

走進月台,只見牆面有長長一列出自幾米畫筆的地下列車。我往一張候車的長形石椅座坐下,從提袋裡拿出2001年出版的《地下鐵》(大塊),找到與牆上畫面一樣的地下列車那兩頁。牆上畫面比書頁放大了好多倍。鮮麗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線條,有個性的人物造型和細膩的物件細節,以及這一切所形成的繽紛卻寂寞的氛圍——我低頭看書,抬頭看壁面,如此來回多次。我心窩開始發熱,眼角逐漸溼潤。能做一個有感覺的觀眾,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這個城市裡有了幾米,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從幾米畫出原畫到印製成書,經過了一段時間;從有了書到製作成捷運站裡的瓷磚壁面,又經過了幾年。創作者的作品一程一程朝我們前來,讓我們看見,讓我們有所感覺、有所領悟,甚且在更遠的將來有所改變——這個傳達與接收的過程,悠遠而詩意,就像光從一顆星抵達另一顆星。

這時幾米已經在籌備新書。三個月後我為這本新書《星空(平裝)》(大塊)所寫下的文案裡包括這幾句:

仰望星空,我問自己: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地方朝我走來嗎?
像光那樣,從一顆星到達另外一顆星。

在我們看到一個故事的很早之前,它就從某一處出發了。

《星空》的創作過程歷時三年。2006年某日幾米看到一則新聞報導:有一個少年與一個少女相約逃亡——他想,他要做一本書講一對少女和少年如何逃離城市。他陸續畫了十幾張畫面。

但故事遲遲未能成形。

醞釀作品的過程,好比沙粒進入了一枚扇貝,揉著,痛著,忍著,等待著最終可以成為一顆珍珠。

兩年過去,幾米承受著這個故事沙粒的折磨。

2008年5月6日,美國民謠歌手唐.麥克林(Don McLean)首度來台灣舉辦演唱會。幾米去聽了。帶著那首經典的「梵谷之歌」(Vincent)的歌詞「Starry Starry Night……」回到家,幾米翻出一本草稿冊。冊子的右下角有塗塗改改的頁碼。這不知道是第十幾個草稿版本了。幾米對自己說:「一定可以畫出一個故事!」

事情繼續進兩步退一步。

2008年的夏與秋,世界發生了好多事。幾米不受影響,天天坐在工作桌前畫啊畫。他漸漸覺得,有什麼小小的芽冒出來了——

直到入冬後的一天,幾米來到我們出版社的會議室,打開他的原畫稿袋,一頁一頁翻動畫面,對我們講故事。

我覺得幾米畫裡的人會走路;他畫的巴士呼呼呼就要衝出畫面。那房間讓人覺得冷。教室令人透不過氣。少年的背影好孤單。窗口透出的燈光會發亮。雪花歌聲山景隧道。星星閃爍。然後,是一個要用拉頁來呈現的大房間,房間裡滿滿都是鯨魚——這時,彷彿從遙遠的地方湧出一道無聲的浪,浪頭漸漸升高,朝我打來。這起浪的一分鐘像是永恆那麼久。終於它衝出了我眼眶。

下一幅畫裡,女孩的背影坐在人行道邊,屈膝低頭,掩面。我看見了她在哭。我看見了她就是我。這是幾米的創作,但它也是我的故事。

《星空》是個既單純又複雜的故事。它單純,因為它講了一個單純的相遇的故事。它也複雜,因為它會讓讀者把自己放進某個畫面,在某一句話上徘徊,浮出回憶,想起自己的青春——青春是個一言難盡的話題,身在其中的人懵懂不知只能甜甜一笑,離它已遠的人不是說得太多而仍然說不清楚,就是找不到適當語言,因此無言以對卻仍覺得心裡滿滿的很有話想說。這種複雜的層次,來自於讀者自己的參與。這正是幾米作品的魅力之一:他在頁面之間留下了縫隙,讓讀者進入並根據個人經驗把故事「據為己有」。

這一次,幾米為了好好兒說一個故事做了很多努力。長期閱讀幾米作品的讀者,在這個歷時三年才完成的長篇故事裡,將會重新發現繪本的驚人力量。

此書,獻給所有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孩子——以及那些曾經無法與世界溝通、而今長大、但仍然在等候星光的大人。

*文中幾米照片,由大塊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