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6.08.15
你可以在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HOM《大城小事》
文/王瓊苹(時報文化編輯)

《大城小事》第一集帶著HOM去印刷廠,閒聊時,HOM提及自己畫畫很慢,光是一個表情都要「盧」好久,仔細揣摩著遇到如此的狀況,角色會有怎樣的心情,該有什麼樣的表情。
所有恰到好處的創作,背後都是一段繁複龐雜的微調。《大城小事》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從擁擠熱鬧的大城市裡,捕捉一段段的生活片刻,縱使是最普通的人物、最尋常的煩惱,甚至是某一刻隨即被忽略的念頭,在作者專心一意的凝視下,就成了平實但雋永的短篇。
跟HOM合作了三本書,真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慢工出細活的創作者。HOM的創作習慣先想主旨,再利用人物與角色故事呼應主題,一開始主旨與故事的發想常常一磨一兩個月就過去,好不容易打完腳本,接下來只能在所剩無多的時間裡,完成分鏡,線稿、上色等所有的作業。HOM對自己作品要求嚴格,不論是畫面經營或故事內容絕不敷衍了事,無奈時間是殘酷的……出版日期死線昭然,通路磨刀霍霍,然而只要作品沒過他的最低標準(作者原話),絕不輕易交稿,誓死堅守。
雖然我常因為他的堅持急得跳腳,但也知道這些用心是可以被儲存,並在讀者閱讀時提領。每一個進入故事的讀者,都可以從這些細緻寫實的鋪排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並且有所共鳴。我想,這或許就是大城小事縱然更新緩慢,但還是有一群人,不離不棄等待最主要的原因。
漫畫家的生活大多單純,每天起床吃完早餐,就得關在書桌前,暗無天日的畫畫畫、畫畫畫……如此重複著每一天。雖然選擇了一個得長期關在書桌前的工作,HOM卻是個名符其實的好動人,他喜歡籃球,喜歡跑來跑去活動身體,籃球也是他最喜歡描繪的主題。像隻汪星人一樣愛跑愛跳親近人的HOM,本質卻也內向敏感,凡是誠實的創作,你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作者,這樣的人格特質,也體現在《大城小事》之中──畫面線條大方,節奏明快,但敘述卻細膩動人。
HOM曾經說過,《大城小事》就是一群魯蛇的故事。故事中每個角色都只是一如你我的普通人,王雪沒有拿到歌唱大賞、阿樂沒能成為搖滾巨星、溜溜沒能復活、維維自始至終都只是廣告公司的小美工。問題的解答從來不是成功或掌聲,所有的回饋都是情感,不論來自家人、朋友,或是情人。
《大城小事》來到了第三集,有時幽默,或者感傷,HOM用飽滿的人物群像,描繪出臺北這座鬧轟轟的城市。「可以一直畫下去喔,對我來說這個故事沒有完結的一天。」屬於HOM的臺北,也將會隨著他的觀察與體驗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