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6.08.29
《我的猴兒子》:佐野洋子與她所愛的人
文/丁小雨(寶瓶文化編輯)
繪本、童話與散文名作家。創作自在豪邁,卻靈動自然地描畫出了各種人動物景等角色,以及她獨樹一格的「佐野派」表現:情感直白單純,自省得毫不矯飾。
那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也死了一百萬次的貓,最終卻為了所愛,甘願放棄重生追隨而去──無愛的人生,就算過了一百萬次也只是虛耗。那段《無用的日子》,則是二○一○年七十二歲過世的她,生前最後幾年與罹癌之軀共處的微日子哲學──安享自我,日日皆好日。
這些,或許是讀者們對她「名作家」身分的印象。但是除此之外,佐野洋子,也是個母親,她就跟全天下媽媽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懷抱著深奧又惶恐的愛,最新出版的《我的猴兒子》一書,更道出了這般愛的極致與矛盾:「我想緊緊擁抱你一百萬次,但也必須學會放手,一百萬次。」
關於佐野洋子心愛的《我的猴兒子》,書裡近二十篇文章,從「小弦」桃花運很強的幼兒園時期、一天被老師處罰五次都不稀奇的小學,一直寫到了他十幾歲青少年時的狂放:五歲孩子的呆萌樣,七歲男生的初戀與失戀,跟死黨同甘共苦的義氣,偷喝酒的叛逆……她更彷彿錄影般,以強大的母愛生動錄下了兒子的溫柔──
那孩子,默默注視著暗戀的女生:「像猴子一樣,一直調皮地跳上跳下靜不下來的兒子,那時卻只是自然地默默守護著那個女孩。他不是對方,卻會自問對方在想什麼。我覺得會這麼思考的人,是可以信賴的人。」
那孩子,不捨家裡生重病的老狗而痛哭:「讀國中的男生哭了,或許這是他最後一次在媽媽面前掉眼淚。一想到這裡,就覺得不認真地看他的眼淚未免可惜了,所以媽媽一邊開車,一邊斜眼看著兒子。」
那反骨的孩子,也曾體貼無比地呵護著母親:「我的兒子還會把冰塊放進洗臉盆,用冰冷的毛巾敷我的臉。我陶醉在兒子的照顧中,心裡是滿滿的甜蜜感受。」
那孩子不經意的一句話,更賜給了單親的母親無比力量:「『生活在不幸家庭中的人,未必就覺得自己不幸哦!那都是外人在想的。』小弦說。小弦的媽媽感到自己身體裡的毒素消散了。」
有趣的是,佐野洋子雖然細心地把小弦的事,工整寫上了一張張稿紙還手繪插圖,卻藏了三十多年都沒有發表,直到她身後才被「小弦」本尊──兒子廣瀨弦所出版。為何要瞞著兒子偷偷寫?很簡單,兒子本人不同意啊。身為名作家的小孩,他對於被母親寫入文中感到討厭極了,因為他覺得,媽媽寫的又不是真的他!但是母親過世後,當他發現那一篇篇小時候的記事,讀了又讀又再讀,對母親的心情終於有了理解──「既然媽媽這麼想寫,就讓她寫吧!」
書裡的「小弦」,如今已是日本知名的繪本作家與插畫家,為了這本自己曾拒絕了三十多年的書,他特地用心畫了封面圖。只不過,書名挑《我的猴兒子》,封面卻畫了老鼠……我們只能猜測,那孩子,或許為了這個頑皮的玩笑開心在笑著呢,而媽媽則寶貝地寫下:「他的臉上掛著笑,媽媽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他臉上有這樣的笑容了。」
關於佐野洋子,《我的猴兒子》絕對是她這一生最珍視、最獨一無二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