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6.10.28
有人說比詩更好的,是巴布狄倫的歌詞
文/編輯部

辦公室同事大多都是讀書人,對於音樂的品味相差甚遠,也不曾交流,當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的時候,辦公室可以說是一片哀嚎,心裡想說:「巴布狄倫…是那個音樂人?」我沒有聽過他的音樂,但他的名聲響亮到即使沒聽過音樂也聽過名字,原本滿心期待要來閱讀最新諾貝爾得獎小說的,難道變成只能閱讀巴布狄倫的自傳《搖滾記:Bob Dylan自傳》?
功課當然還是要做,不過巴布狄倫的時代比傳記更吸引我,那種頹廢的年代對我們這種考試長大的小孩就如傳說一般地夢幻時光,每天可以不務正業只是吟詩作詞,徹底反抗社會規範,嘗試一切道德敗壞淪喪的事情,只為了實現自我創作的終極自由,但與其說是實現,可能用實驗或許比較適合。雖然極盡頹廢,但作品卻影響廣大,被稱為「垮掉的一代」。
極度自私又不負責任,卻又極度熱愛生命用盡力氣創作
「垮掉的一代」剛經歷完二戰,社會仍處於冷戰且政治動盪不安,他們成為質疑和否定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最重要的力量,他們看著戰爭、懷有渴求無序、狂歡狀態的浪漫主義情懷,積極追求自我的藝術表達方式,否定各種規則,實驗性地進行文學創作,有時甚至非常混亂。這個世代代表的作品包含傑克?凱魯亞克的《2018740680183》、艾倫.金斯堡的《2018740867225》、與威廉.伯洛茲的《2018740612108》。想要完整了解這個世代可閱讀《2018740776589》。
凱魯亞克被稱為「垮掉一代的國王」,他的座右銘是:「最原初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所以他寫作的時候不使用普通的列印紙,而是使用成卷的電報用紙,他不想因為常常換紙而被迫中斷自己的思路。出版小說《2018740680183》(後被改編為電影《放蕩世代》)後,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懷中揣著這本書,上路去尋找自由與自我;金斯堡的《2018740867225》因為其「淫穢」直白的詩作,出版時便被美國海關以「影響兒童身心」為由查扣,甚至檢察官以此起訴當時的出版社,意外引發整個美國社會對於言論自由的審查重視。這部詩作,是那個時代第一部為那些邊緣的、瘋狂的和失落的靈魂發生的詩歌,而它卻意外激起巨大的政治力量,改變美國的言論與出版自由。
有人說比詩更好的,是巴布狄倫的歌詞。
《暴雨將至》(歌詞節錄)
我聽見有雷炸響一個警告
有浪咆哮要把整個世界淹掉
聽見一百個鼓手雙手在燃燒
聽見一萬個人在耳語但沒人在聽
聽見一個人將死於飢餓,聽見人們對他大笑
我聽到一個在陰溝裡死去的詩人的歌聲
一個小丑在後巷中哭叫
而暴雨暴雨暴雨暴雨
而暴雨就要下起——
「垮世代」影響了巴布狄倫創作,而他的詩/詞深受迪倫.湯瑪斯、布萊希特與韓波啟迪,可惜國內目前無翻譯作品出版。他的音樂精神則來自伍迪.格斯里,伍迪.格斯里也是民謠歌手,他的吉他上刻著一句格言:「這樂器掃除法西斯。」他始終不忘鼓舞人們,用手上的一切去反抗壓迫。和伍迪.格斯里並肩站在一起的皮特.西格與織工樂隊,在音樂上和政治上保持著與他大體相同的態度。他們的作品,都基於傳統民間音樂(包括民謠和布魯斯),配上有關政治題材的歌詞,旨在喚起民眾的情感與覺悟。
即使是村上春樹也曾受到伍迪.格斯里的影響:「伍迪.格斯里終生堅守的音樂形式,無論在任何時候,想必都是我們必須帶著敬意加以珍惜的一件瑰寶。」
巴布狄倫就是巴布狄倫,諾貝爾獎也不能定義他是誰
巴布狄倫是站在那樣一個新世界的門檻,雖然他也以多首反抗民謠詩歌著名,但他自覺自己只是一個詩人、一個搖滾歌手、一個以淚水朦朧的雙眼凝視灰霧的民謠歌手,他更願意在歌曲中討論一件事情而不是宣揚一轉觀點。有媒體期待他能出來代表一整個世代的良心,或諾貝爾委員會期望他為封閉的文學開拓一個新的改變,而巴布狄倫始終只是巴布狄倫,他在自己的自傳《搖滾記:Bob Dylan自傳》就曾寫道:「我完全不代表任何種類的文化。我想的只是忠於我自己;我比較像一個牛仔,而不是吹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