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6.12.18
資優孩子的哀愁心事,也需要被看見
文/丁小雨(寶瓶文化編輯)
編輯:「意中心理師,我們想請您寫一本談資優生教養的書。」
心理師:「資優生?為什麼呢?」
編輯:「因為……編輯很需要……」
《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這本書,就是由此誕生:從一個編輯/母親的需要開始思考,延伸而至更多家長、老師以及主角──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資優生」,那些被掩藏的、或者不曾受到重視與理解的需要。
針對天賦優異的孩子,這是第一本從「心理」角度解讀的大眾書籍。始終記得第一次討論書寫方向時,意中心理師的一段話令我動容:太多人往往只看到資優孩子美麗的天賦才能,就像只見到月亮耀眼的這一面,卻忽略了,月亮背後的陰影與哀愁。
聽到這形容,我不禁眼眶濕了。家裡就有個國小階段的資優生,他曾比喻:「我的心像個抽屜,表面上看起來整整齊齊,但在看不到的角落縫縫裡,藏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幾年來,自己一直在尋找關懷這一塊「月亮哀愁」的書,但找到的永遠是「如何教孩子『變成』資優生」(請容我翻個小白眼)。終於有了機緣,邀得校園、臨床經驗皆豐富的資深心理師實現了!這本書的出版,就是想要喚起我們這些掌握了望遠鏡、擴音機的大人,陪伴著孩子,一同去注意那些被深埋起來的心聲。那些聲音未釋放,是會跟著一顆心一輩子的。
補習,能讓孩子變資優嗎?父母不資優,怎麼教資優的小孩?資優生不是應該什麼都會嗎?怎麼考得那麼差?資優生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怎麼辦?資優生都那麼完美主義嗎?都這樣問個沒完嗎?如何避免資優生自我傷害?……
這本書,從各式壓力、人際關係和孩子本質三方面,解答了你我(包括孩子本身)都會有的三十個謬誤迷思,以及困惑。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資優」與「績優」。
月亮的這一面,有經過鑑定的各類資優生,也有其他在各領域表現突出的孩子,但大多數時候,大人最直接讚賞肯定的往往是:「一百分,好棒喔!」然而,資優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潛質,績優則是綜合了許多可抗力、不可抗力因素的現實結果。「資優不等於績優;績優不等於資優。」這句話,實在很想叫我們所有做爸媽和老師的都唸八百遍!
家有資優生,在父母來說,或許像一顆對孩子未來的定心丸,也是一種出於愛的驕傲。但別忘了孩子深受周遭大人影響,我們必須對他們愛得負責。至少,請從著手去放入心思、學習以孩子需要的方式理解他們開始,畢竟孩子身上背負的重重期待大多是由我們而來。
心理師:「資優生?為什麼呢?」
編輯:「因為……編輯很需要……」
《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這本書,就是由此誕生:從一個編輯/母親的需要開始思考,延伸而至更多家長、老師以及主角──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資優生」,那些被掩藏的、或者不曾受到重視與理解的需要。
針對天賦優異的孩子,這是第一本從「心理」角度解讀的大眾書籍。始終記得第一次討論書寫方向時,意中心理師的一段話令我動容:太多人往往只看到資優孩子美麗的天賦才能,就像只見到月亮耀眼的這一面,卻忽略了,月亮背後的陰影與哀愁。
聽到這形容,我不禁眼眶濕了。家裡就有個國小階段的資優生,他曾比喻:「我的心像個抽屜,表面上看起來整整齊齊,但在看不到的角落縫縫裡,藏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幾年來,自己一直在尋找關懷這一塊「月亮哀愁」的書,但找到的永遠是「如何教孩子『變成』資優生」(請容我翻個小白眼)。終於有了機緣,邀得校園、臨床經驗皆豐富的資深心理師實現了!這本書的出版,就是想要喚起我們這些掌握了望遠鏡、擴音機的大人,陪伴著孩子,一同去注意那些被深埋起來的心聲。那些聲音未釋放,是會跟著一顆心一輩子的。
補習,能讓孩子變資優嗎?父母不資優,怎麼教資優的小孩?資優生不是應該什麼都會嗎?怎麼考得那麼差?資優生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怎麼辦?資優生都那麼完美主義嗎?都這樣問個沒完嗎?如何避免資優生自我傷害?……
這本書,從各式壓力、人際關係和孩子本質三方面,解答了你我(包括孩子本身)都會有的三十個謬誤迷思,以及困惑。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資優」與「績優」。
月亮的這一面,有經過鑑定的各類資優生,也有其他在各領域表現突出的孩子,但大多數時候,大人最直接讚賞肯定的往往是:「一百分,好棒喔!」然而,資優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潛質,績優則是綜合了許多可抗力、不可抗力因素的現實結果。「資優不等於績優;績優不等於資優。」這句話,實在很想叫我們所有做爸媽和老師的都唸八百遍!
家有資優生,在父母來說,或許像一顆對孩子未來的定心丸,也是一種出於愛的驕傲。但別忘了孩子深受周遭大人影響,我們必須對他們愛得負責。至少,請從著手去放入心思、學習以孩子需要的方式理解他們開始,畢竟孩子身上背負的重重期待大多是由我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