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7.02.26
《行過地獄之路》獻給這時代裡,依然信仰詩、信仰文學的讀者
文/鄭雅菁/時報文學線編輯
《行過地獄之路》的書名靈感,來自小說中所引用的小林一茶俳句,「活在世間/如行走地獄屋脊/凝視花朵」。故事主人翁杜里戈,一位來自澳洲的軍醫,歷經了二戰的顛沛流離,他一生的命運,與一條地獄之路緊緊相連。
年輕的杜里戈,踏上從軍之途時被日軍俘至泰緬叢林深處,修築連接暹羅與緬甸的死亡鐵路。身為醫官,他日日目睹營中駭人的飢餓、霍亂與無來由的虐打。渴望救命,卻只能捶頓自身的渺小無用。在這世間最絕望的角落,哀號無人聽聞、性命如同草芥。
地獄的意象,在書中反覆出現。殘暴的戰爭、世道的酷虐,人間是地獄。可是,真正的地獄,或許在於人心──所愛、所求皆不可得,生命只是不斷重複相同的失敗。折磨我們靈魂的正是我們自身。從戰場歸來的杜里戈,深陷回憶的地獄,靈魂又該如何獲得救贖與寧靜?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如同杜里戈般,背負著各自的地獄過日子。
費納根筆下的戰爭英雄,不是奮勇殺敵、為了榮譽不惜犧牲一切的阿基里斯,而是尤里西斯──因為特洛伊之戰而受天神懲罰不得歸鄉,迫於四處流浪,帶領著一票兄弟,度過重重險惡。杜里戈的旅途,正猶如尤里西斯──卑屈地活著,飄流著,何處是歸途的終點?
費納根寫盡杜里戈的一生,從軍前懵懂的年輕小伙子,愛上了姑父的續弦,徘徊在無可自拔的不倫愛戀,及與家鄉未婚妻的婚約之間。隨後,因戰爭的爆發,杜里戈浪跡天涯。此生摯愛,從此天人永隔。
讀完這本書,不禁反覆地想,對杜里戈而言,人生這條地獄路上,凝視的花朵究竟是什麼?此生永不復見的摯愛是花朵。他一生在地獄中掙扎過的痕跡,也是花朵──他無法從死神手中搶回性命的那些同袍們。那些他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任其逝去的性命。即便是那樣的痛苦的回憶,是詛咒卻也是祝福。那是他愛過的痕跡。地獄亦是他對生命的愛。
「好書讓你想一讀再讀。偉大的書則會逼迫你反覆閱讀自已的靈魂。」書中的杜里戈,睡前床頭總會擺上一本書,彷彿如此,那些文字會護佑他安全穿越夢的國度。《行過地獄之路》正是這樣一本讀了讓人逼視自己靈魂的書。
年輕的杜里戈,踏上從軍之途時被日軍俘至泰緬叢林深處,修築連接暹羅與緬甸的死亡鐵路。身為醫官,他日日目睹營中駭人的飢餓、霍亂與無來由的虐打。渴望救命,卻只能捶頓自身的渺小無用。在這世間最絕望的角落,哀號無人聽聞、性命如同草芥。
地獄的意象,在書中反覆出現。殘暴的戰爭、世道的酷虐,人間是地獄。可是,真正的地獄,或許在於人心──所愛、所求皆不可得,生命只是不斷重複相同的失敗。折磨我們靈魂的正是我們自身。從戰場歸來的杜里戈,深陷回憶的地獄,靈魂又該如何獲得救贖與寧靜?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如同杜里戈般,背負著各自的地獄過日子。
費納根筆下的戰爭英雄,不是奮勇殺敵、為了榮譽不惜犧牲一切的阿基里斯,而是尤里西斯──因為特洛伊之戰而受天神懲罰不得歸鄉,迫於四處流浪,帶領著一票兄弟,度過重重險惡。杜里戈的旅途,正猶如尤里西斯──卑屈地活著,飄流著,何處是歸途的終點?
費納根寫盡杜里戈的一生,從軍前懵懂的年輕小伙子,愛上了姑父的續弦,徘徊在無可自拔的不倫愛戀,及與家鄉未婚妻的婚約之間。隨後,因戰爭的爆發,杜里戈浪跡天涯。此生摯愛,從此天人永隔。
讀完這本書,不禁反覆地想,對杜里戈而言,人生這條地獄路上,凝視的花朵究竟是什麼?此生永不復見的摯愛是花朵。他一生在地獄中掙扎過的痕跡,也是花朵──他無法從死神手中搶回性命的那些同袍們。那些他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任其逝去的性命。即便是那樣的痛苦的回憶,是詛咒卻也是祝福。那是他愛過的痕跡。地獄亦是他對生命的愛。
「好書讓你想一讀再讀。偉大的書則會逼迫你反覆閱讀自已的靈魂。」書中的杜里戈,睡前床頭總會擺上一本書,彷彿如此,那些文字會護佑他安全穿越夢的國度。《行過地獄之路》正是這樣一本讀了讓人逼視自己靈魂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