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7.03.13
他對電影持平的熱愛,恰是一種剛剛好的態度,如晚風輕起,電影終究是來自生活的
文/三采編輯部

電影是每個人共同的記憶;在昏暗的戲院中,搭配著爆米花與飲料,或笑或哭的度過了青春。年輕時,我們透過電影,看到世界的模樣,建構了自己心中的價值觀,所以熱血所以奮不顧身。熟年後,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人生縮影,就像是看到自己,然後感嘆然後悵然所失。看電影的那個時刻,我們在追求的可能是共鳴和那一份釋懷,然後在憶起初心的那一刻,有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這樣的共鳴與釋懷,在《2019870127333》中一一體現了。「不只電影可以是療癒的,影評亦可以是療癒的;透過硯拓的文字,不只要延伸著感受那些虛構世界,且將為讀者雜沓的日常注入力量與溫度。」這是黃以曦對《2019870127333》下的完美註解,也是形容作者張硯拓文字影響力的最佳寫照。
張硯拓,這個名字或許對你聽來陌生,可能你會對作者的另一個名字「時光之硯」比較熟悉,從一開始的PTT、部落格慢慢經營,十年下來,已經成為專職影評人,採訪過岩井俊二、茱麗葉.畢諾許等知名影星,如今已經是眾多影迷們心中的影評指標之一。
從過去的工程師身分,毅依然決然走上文字這條路,這一路走來有風有雨,卻仍不停歇;談起怎麼會踏上影評這條路,硯拓露出一貫靦腆的笑容回答:「一開始的目的是記錄與分享,那曾經是我找回自己的方法。但想到不同的人看到我的文章,能夠得到他們的回饋與認同,就感到滿足,就又有力氣繼續寫下去。」從理工躍到文科、辭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舉動很不容易,也不如當初想像的那樣簡單,「很多人都說我很勇敢,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只是不想放棄這個夢想,一直給自己退路,說服自己撐久一點、再久一點,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一開始只是一個衝動的天真,現在卻有著不寫不行的堅持。回顧這十年來的書寫經歷,硯拓說:「最近的我很認真在想,讓我一直寫下去的理由是什麼?從一開始的頂住自己,到作為生活的出口,再到整理自己的回憶和價值觀,每個階段都稍微不同。但其中有個核心是一直不變的,那就是希望有人能讀,有人能懂。」不論是以前下班後才能找時間分享心得感觸的歲月,抑亦或是成為專職影評人後被截稿拚拼命追趕的時間,書寫的日子很累卻更開心,對文字的熱情不減反升,經過了十年的沉澱醞釀,硯拓透過《剛剛好的時光》分享給讀者們,心中那片已被電影與悸動暈蘊染出燦爛星空的景色。
套句姜秀瓊導演所說:「他對電影持平的熱愛,恰是一種剛剛好的態度,讓他的文章讀起來如晚風輕起,如一頓美好的早餐,為每個今天的開始補充需要的元氣。我想電影終究是來自生活的,也該回到日常,或許最親切的模樣才是電影初始的能量。」一種剛剛好的溫暖,是看完硯拓文字後的共同感受,他的文字中總是可以透露看似淡然,實則深情的溫度。
《2019870127333》,35部電影搭配硯拓時而精闢、時而溫暖的文字,喚起我們對人生、對自我那心底的初衷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