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17.03.20
這不是與你我無關的巴黎恐攻,而是一個面對重創的勇敢爸爸宣言!
文/何桂育
我瞬間秒醒,搖醒了身邊的另一半,告訴他巴黎發生恐怖攻擊。此時的我們,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全家都在臺灣。
外子一向以零時差的速度在關心全球時事的另一半,在凌晨四點多被我吵醒後,也立刻用他的手機APP連上法國國家廣播電臺,此時新聞報導的內容,還是法蘭西體育場內德國與法國的友誼賽。他不可思議的看了看我,我就將手機裡的世界報頁面給他看,與此同時,他才陸續收到了來自法國各個媒體的即時新聞推播,法國國家廣播電臺也在五分鐘後,插播了恐怖攻擊的新聞。此後幾天,我們雖然人在臺灣,卻過著法國時區,隨時關心著法國當地的新聞。
和很多的留學生一樣,原本在臺灣過著住在家裡,出門就有餐廳、7-11的便利生活,我也是到了法國才開始學著生活、開始煮菜、開始面對一切大小的帳單、居留證等生活瑣事。孩子在巴黎出生之後,我原先所學的所有專業與詞彙都不敷使用,只能跟著孩子一起從頭學起。
從留學生到一個母親,我對巴黎的看法也有了改變。從原本只關注學術研究藝文展演,到後來的家庭生活與教養孩子,才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建構起來的小日子是多麼的珍貴。這樣簡單又沒什麼存在感的幸福,在發生災難或恐怖攻擊時,才讓人想起它,才發現它原來這麼脆弱不堪一擊。
這是《你不值得我仇恨》讓我一邊閱讀一邊流淚的原因,同樣在巴黎生活工作、教養小孩,作者與孩子、朋友或學校的日常瑣碎,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是我們在巴黎平淡生活的每一天(巴黎生活絕非每日露天咖啡座、鐵塔前情人擁吻、塞納河畔漫遊等風花雪月)。只是在巴塔克蘭劇院恐怖攻擊後,很多人平凡的幸福就此少了什麼,就像書中的孩子從此沒有了媽媽。
在面對重創時,一個巴黎爸爸,還有一個臺灣媽媽(小燈泡的母親),他們都選擇不用「恨」去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重擊。就像小燈泡的母親曾經受到質疑,作者也曾經受到質疑,而作者因為職業(記者)的關係,用文字娓娓道出這一切的心路歷程,讓人們瞭解他的選擇,因此讓人更肯定此書的價值,它讓我們瞭解仇恨並不能解決問題。
我很高興看到這本書的中文版問世,此書在法國擁有很高的評價,在這個混亂的世代,我們需要更多冷靜而清醒的聲音。從這本書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遙遠法國的故事,不只是與我無關的巴黎恐怖攻擊,而是一個面對重創後的勇敢爸爸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