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09.06.29
科幻環保議題小說震撼人心
文/
科幻環保議題小說震撼人心 2004年電影「明天過後」中描述嚴重溫室效應下大自然的全面反撲情節,想必看過的觀眾都還心有餘悸!導演羅蘭.艾默瑞奇所執拍的2009年新作「2012」同樣是一部地球災難電影,故事是根據馬雅人對未來的預言而來,片中將呈現火山爆發、颶風、冰河等世紀災難情節,也因此未上映先受到世人矚目。其實,這類描述大自然反撲的故事,不僅電影情節中有,小說也不乏結合科技與環保議題之作,不僅震撼人心,也令讀者閱後對地球能有多一分省思。麥克.克萊頓繼《奈米獵殺》以驚悚筆法描繪奈米科技及分布式智慧的衝擊,備受矚目之後,2005年,他又出版《恐懼之邦》(遠流)一書,正值「京都議定書」(規範國家以個別或共同的方式控制人為排放之溫室氣體數量以期減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生效前夕,再一次震撼輿論界,因為這本質疑「氣候變遷災難論」的小說,書中引經據典,利用小說情節,故事人物,義正詞嚴的駁斥一些耳熟能詳的生態災難理論(海嘯等),所以小說一出版,就引發環保人士及氣候研究專家熱烈討論。克萊頓在小說結束後對氣候變遷與環保議題的深入思考,更令讀者看後印象深刻。 另外一本《群》(野人文化)也是充滿人文關懷及環保省思,作者法蘭克.薛慶為了《群》這本書花了三年閱讀相關資料,包括海洋生物學、地質學、海底探勘等,並花了兩年時間書寫而成。書中透過「大海殺人」的故事情節,巧妙融合了人性、政治、族群、商業利益與開發自然的討論,是一部內涵豐富、發人深省的好看小說。無巧不成書,2004年《群》出版九個月後,就發生震驚世界的南亞海嘯,故2007年在台出版時也備受矚目,曾創下不錯銷售佳績,姊妹作《海》(野人文化)同樣在刻畫大自然及海洋的力量,值得一併閱讀。 近日出版的《水意識》(三采)一書,和《群》同樣是以人類貪婪、破壞環境招致謎樣生物攻擊,面臨毀滅的警世訊息為訴求,但不同的是,《水意識》更著重從同理心的角度去探討、反省人類的所作所為和自許為萬物之靈的傲慢想法。作者瑪麗.布克納擅長以驚悚筆法,闡述她的環保意識,她在書中將水的演變、學習、攻擊描繪得栩栩如生,訴說那幾乎無人注意的、排放出的有毒污染物裡,其實有什麼未知的可能正醞釀著,看似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卻令讀者在驚訝之餘,對大自然環保有進一步的體認。 近年來,節能減碳、愛護地球宣傳口號不絕於耳,但畢竟還是說的比做的多。幸而有這些結合科幻與環保議題的小說,可以發人省思。書中作者大膽地將科技觸角深入人們日常周遭生活,讓人更能感受到當前環境污染的急迫性。其中不乏充滿合乎事理的研究論述,讓讀者著實對自然反撲的力量大開眼界,是極具意義的小說創作題材,非常值得一讀。 |

2004年電影「明天過後」中描述嚴重溫室效應下大自然的全面反撲情節,想必看過的觀眾都還心有餘悸!導演羅蘭.艾默瑞奇所執拍的2009年新作「2012」同樣是一部地球災難電影,故事是根據馬雅人對未來的預言而來,片中將呈現火山爆發、颶風、冰河等世紀災難情節,也因此未上映先受到世人矚目。其實,這類描述大自然反撲的故事,不僅電影情節中有,小說也不乏結合科技與環保議題之作,不僅震撼人心,也令讀者閱後對地球能有多一分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