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我們的無可救藥》就是栗本薰的《屬於我們的時代》,這次將中文書名稍作變更,聽起來更鏗鏘有力,符合新時代的感覺,可是我比較喜歡舊時書名所傳達的苦悶,那種難以開口、明知不會被接納、無所適從的悲哀。
去年才看過《屬於我們的時代》,陰錯陽差下又參加了《我們的無可救藥》的試讀活動,不過,還是乖乖的重新看了一遍,果然有不一樣的感覺。
首先,看看去年我對本書內容的介紹: 「在書裡,作者栗本薰以同名的大學生為主角,和另外兩名樂團好友石森信、加藤泰彥,時而以第一人稱,或以第三人稱描述一樁發生於大學打工時的高中女生連續謀殺案。第一宗命案發生於偶像歌手藍君的電視表演中,少女佐藤尚美在形同密室的錄影現場被人由背後刺殺而死,雖然有錄影帶為證,卻找不出兇手的身份;過不到一個月,又有一名少女島田惠子被人發現死在堆放大型布景的密室裡,巧合的是,島田惠子和第一名死者是同校好友,而偶像歌手藍君和第一次命案目擊者在島田惠子死亡時又正好在電視台錄影。
高中女生連續謀殺案和偶像歌手藍君有多大的關連?兇手為何喜歡利用電視台為犯案的場所?解不開殺人手法的警方,將辦案重點放在殺人動機上,於是,查出少女們進行援交的事實,而這項事實又成為線索指向偶像歌手藍君的經紀人飯島。
故事發展至此,感覺作者正在說服警方和讀者『飯島就是兇手』,可是卻缺乏具體有力的證據去說明飯島的殺人手法,使得高中女生連續謀殺案的真相始終籠罩在一層薄薄的謎霧裡,讓人弄不清楚,事實上,這正是作者的詭計。」
以上,除了偶像歌手的名字由I光彥改成藍君,其他人物姓名均未更動,因此,舊版和新版的內容其實是大同小異。
《我們的無可救藥》是作者在1978年的得獎作品,從今日推理作品來看,書裡的對話相當多,人物的個性刻畫略顯不足,段落之間的轉換有些生硬,不過,詭計的設計卻富有邏輯,相當嚴謹,也十分曲折複雜,是本書最棒的部份。
本書的主角屬於年輕人,在成人壓抑否決的態度下,他們活出屬於年輕人的次文化,這在保守的舊時代裡是格格不入,也是不入流的。而作者將這樣的議題融入推理犯罪的故事裡,應該是反映創作當時的社會文化,以及作者個人的感覺及想法。
文化本來是由前人積累經驗傳授給後人,但在青少年次文化裡,卻是跳脫成人道德規範,自行衍生多種價值並行,對錯不明的生活態度,從《我們的無可救藥》裡看到年輕人留長髮、喜歡搖滾樂,若換成現代的年輕人,可能是留著各種顏色的染髮,喜歡各種風格的音樂,由此看來,年輕人的次文化從來不會停止在某一點上,它保持流動、變化的特性。
也因此,儘管《我們的無可救藥》不像今日推理作品展現細膩流暢的文字技巧,內容卻能反映年輕人流動、變幻莫測的次文化特性,因為,作者所使用的詭計正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09.07.13
四周都是風景
文/jjzero
目前jjzero經營的部落格是「四周都是風景」,聯想自諺語「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因為她認為,閱讀書籍也能閱覽世界各地名勝,身處家中就能感受到風景來到自己的四周,就像緬因州的綠色幽靜隨《寵物墳場》(皇冠)而來,而史賓納隆加島的孤寂伴著《孤島戀人》(皇冠)而來。
jjzero是一名學校輔導教師,從小她就很愛看書,「我最早的生日禮物就是《國語週刊》一年份,它奠定我閱讀的基礎,再加上父母不惜金錢大量購買的讀物,更讓我一頭埋進書推裡至今無悔。」jjzero自言是雜食性動物,舉凡小說、散文、心理、教育等都是她偏好的範疇。直到2006年,宮部美幸的小說更讓她走進「推理小說」的小眾閱讀世界裡,於是,她開始搜集日本、歐美大師的推理作品,先是艾勒里.昆恩及宮部美幸,不久後,土屋隆夫、東野圭吾、麥可.康納利、丹尼斯.勒翰、約翰.狄克森.卡爾、愛德華.霍克……等大師也都成為她每次去書店必然尋找的目標。
她很開心,今日的推理小說已經不再是小眾閱讀,坊間出版一本又一本的推理作品,常讓人目不暇給,心痛荷包失血之餘,卻又很興奮許多經典作品能夠重新上市,還有來自各個國家的推理作品,讓推理世界愈顯多采多姿,愈來愈能滿足不同口味的推理迷們。如今,她期待推理小說能夠有更多中文的創作,也希望有更多像《偵探研究》(馬可孛羅)或《謎詭》(獨步)這樣既專業又平易近人的推理研究著作出現。
除了閱讀,今年,jjzero最大的興趣還有看犯罪推理影集,像是「瑪波小姐」「神經妙探」「相棒」……等,「因為影集能提供看得到、聽得到的感官刺激,即使是戲劇性的殺人過程,所感受的也是比小說還來得真實而震撼,加上不輸小說的懸疑氣氛和邏輯推理,讓人看了一集後很難不沉迷其中,尤其有愈來愈多推理小說改編成影片,不得不讓人覺得推理的世界還真是浩瀚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