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7.06.12
用詩抵抗世界的惡意──許悔之與《我的強迫症》
文/有鹿文化‧編輯部

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及雜誌編輯金鼎獎,並擔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聯合文學》雜誌及出版社總編輯,許悔之在二○○八年與友人創辦有鹿文化,並擔負總經理兼總編輯的職務,儘管開創新品牌有其艱辛的時刻,然而許悔之帶領夥伴,陸續出版林文月老師、蔣勳老師、韓良露、蔡珠兒、廖鴻基、王浩一、阮義忠、李焯雄……等作家巨著,雖然出版品不是非常多,但卻以經營華文本土作家為職志,以細膩的選書為目標,建立起「有鹿文化」這個小而美好的品牌。
然而,許悔之從來沒有忘記他「詩人」的本分,創作與寫詩都不曾在他生命中消失,對於每個字與詞都精心琢磨,再三推敲的心情,正是創作者、詩人對於文字的強迫症吧:「在這個世界,因為有我們執戀的人事物,讓我們覺得好像可以不孤獨,所以我們都因此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症。我們想要一切美好盡量照自己的期望,但是世界常常會發出嘲笑。所以我們就用詩抵抗世界的惡意。」
曾經,許悔之以為詩是他和人類的「精神病歷」,可以填補躁鬱之心與生命之間「速度差」的鴻溝,「強迫症」傾向,並非僅是一種「病」,而是在世界之中,留下執念與「人可以更自由」的線索,不停返回自身叩問,以詩置放肉身與心的艱難,有時心的冰與火過後,就是美麗。年輕時對文字的追求,他曾用「深沉的炫技」來形容自己對文字和心象世界的求索;現在的他,和以前很不同了:「如果我能夠決定自己的人生,如果人生有所謂的從頭來過,做一個更好的人,相對於做一個更好的詩人,前者比較重要。」雖然,詩,是他在這個世界的心靈重量訓練。
距上一冊詩集《2018510122028》出版後,已經過十二寒暑,今編輯為《我的強迫症》,收錄五十五首詩作,演繹、詮釋著強迫與毀壞、安撫與遺棄。許悔之以書寫抗爭,以肉身過篩憂鬱──詩是美麗與哀愁的並行,他既退出,卻又隱隱然介入,翻閱並凝視人間相與社會相。許悔之寫詩,並且因為詩,在這個世界為「生」和「美」所撰的答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