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7.07.17
在末世情懷裡獨飲的歷史人──吳政緯與他親愛的朝鮮使者
文/秀威編輯部

寫書會寫到又哭又笑?這或許是因為,直到這一刻,吳政緯才真正放下了那群佔據他心中好多年的朝鮮使者。
吳政緯,一位三十歲不到的歷史研究者,二○一五年十一月,他的碩論《2016260016796》獲選作為臺師大歷史研究所專刊出版,這本研究明清時期中韓外交關係的論著,以看似冷門的「燕行使」(明清時期,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定期派遣使者到北京朝貢、覲見宗主國──中國,這群朝鮮使者就稱為「燕行使」,他們回國後寫下的出使紀錄,就是「燕行錄」)為主題,上市後卻頗獲好評;此時吳政緯已是歷史系博士生,學術研究之餘,也希望與更多人分享這些極具故事性的歷史人物,他開始嘗試不同風格的寫作,在知名網路平台「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陸續撰寫〈不吃豬肉的朝鮮人〉等多篇面向大眾的文章,以幽默通俗又兼具知識性的內容,迅速累積了不少讀者。
然而從學院走向大眾,吳政緯並沒有被網路上的按讚分享數沖昏頭。他認為「面向大眾」,不代表必須「簡化知識」;也不是只有通俗搞笑的風格,才能達到「普及」的效果。他相信讀者能接受有深度的東西,只要能把故事說好,曲高未必和寡。某個角度上,吳政緯有一種超齡的老派審美風格,他對於品質的要求近乎龜毛,但也願意帶著一股傲氣,以行動去捍衛對於理想的堅持。《2016430005421》便是在這種思考下的成果──它的文字並不譁眾取寵,甚至還夾了一點文言;主題牽涉到明清時期中日韓的國際關係,也不是讀者耳熟能詳的時空背景。不過吳政緯依然相信,書中這些真誠呈現的故事,能夠打動你我的心。畢竟這群親愛的朝鮮使者都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血肉人生,他們會哭,會笑,有家國大愛,也有個人情義。我們固然應該看見他們在末世的大時代歷史洪流中扮演的獨特角色,也值得去品嘗、甚至去體貼他們的掙扎與悲歡。
歷史是什麼呢?
喜歡一個人在夜深時看史料、寫文章的吳政緯或許會告訴你,有時候,歷史可以讓你看見未來,歷史上的人也可能比生活上的人,更靠近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