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7.08.07
去野一個海洋,詩一首魚的漂流,乘一場浪折的勇敢
文/s編輯部

一個海人的漂流,一瞬念頭的想像,一本為海而寫的札誌
三十五歲成為職業討海人的作者廖鴻基,出版多部關於海洋的著作包含《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大島小島》、《討海人(新版)》、《來自深海》、《回到沿海》等等,不管海洋的故事是怎麼也說不完,文字與想像是廖鴻基的另外一尾魚,他以文字捕捉,將所有關於海的想像、靈光、燦爛如光的瞬間,都化作筆下一篇篇短而細緻的故事,像是呢喃,也像是親暱,輕輕地講,輕輕地講一個個關於海洋的故事。
我從大海來,大海是我的家!
蘭嶼達悟族人的作家夏曼‧藍波安,海洋的變幻莫測孕育出達悟人獨特、優美而亙古的文化,也成為他取之不竭的創作泉源。《大海浮夢》的海上旅程,如作者夏曼‧藍波安筆下生動地浮現:「不同國籍的人要長期共生在沒有船艙的仿古船,長時間曝曬在赤道的艷陽下是需要耐力、深厚的心理素質的。你也會發現每天睜開眼睛、閉目睡覺都在海上,夾在黑色的星空下與無情的波濤上,船隻的脆弱如一片樹葉……」
生活在海邊的人,腦子裡很難有任何一種思緒,與大海無關。
網路知名歷史「故事」團隊,最新著作探討與台灣最密切的海洋歷史!生活在臺灣,你總有許多機會,看見海。在宜蘭,你剛剛走下火車,踏上漢本車站的月臺,廣闊的海洋便在你眼前無垠地伸展。《2017200000554》這本小書蒐集了古往今來,關於台灣海洋的一些歷史片段。因為是這樣一座奇妙的島嶼,我們於是擁有這許多,與海洋相遇的美麗契機。
只要你是依海之人,那麼你便是斐索人
馬達加斯加西南部有一群說南島語,住在海邊,以海為生的斐索人(Vezo)。一個理想的斐索人要會做一些與海有關的事情(但不需全部都會),例如游泳、到林中砍樹造船、行舟(這包括了划船、操帆、掌舵,以及通曉洋流波浪知識)、捕魚(蝦)、識魚、食魚、賣魚等;最重要的是得「住在海邊」。即使你擁有斐索人的血統但是你在城市生活,那麼你便不屬於斐索人;相對地,即使你沒有斐索人的血統,但是你的生活行為模式都與一個「依海之人」無異,那麼你就是斐索人。《依海之人:馬達加斯加的斐索人,一本橫跨南島與非洲的民族誌》以人類學民族誌的眼光探索斐索人的獨特之處。
台灣第一本衝浪文學,從浪裡發現台灣,在浪裡思索人生
吳懷晨這位在浪裡思索人生的哲學家,在《2018551628985》一書中以哲學的腦袋與浪漫的心寫下當代台灣的海洋傳奇,以文字影像重新發現東海岸面貌,同時以外來者眼光紀錄偏鄉人口外流、原住民的故事,最後收束在衝浪天后貝貝的傳奇人生;構成了海岸山脈下動人的一頁。
聆聽海的話語,詩文與繪圖最美的共鳴
詩人們皆以詩句歌頌海的樣貌──生命的顫動、戲耍的光線、靜默無語的礁石、洶湧的海浪、高漲的大海、魚的夜曲。海是永無止境的生命,總是讓人著迷那召喚聲裡,難以抗拒地想回到她的懷抱。《海》一書透過超大開本的驚豔繪圖,帶領讀者沉浸在海的狂熱血液裡,歌詠從古至今詩人們對海深深的眷戀。
海這個字在義大利文裡是陰性不可數的。
我,像首歌一般升向月亮,又回來大地的擁抱。
我,一直邀請著你,跟著我,躺在浪潮的搖籃裡,
在我的懷裡溜滑著並忘掉你所認識的空氣。
我,是滋養的水;也是呼吸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