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7.09.25
我只是個讀書人,但這些書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捍衛。
文/s編輯部

勘比電影情節的真實事件!為捍衛珍貴手稿,一批溫文儒雅的圖書館員如何對抗惡名昭彰的伊斯蘭國..
廷巴克圖,位於西非馬利的千年沙漠古城。自十六世紀起,此處的天文、伊斯蘭律法、詩集、歷史等知識典籍薈萃,文化及學術臻至頂盛,成為非洲唯一的知識殿堂及文化中心。2012年,數千名伊斯蘭國激進份子攻占西非馬利共和國,控制了包括廷巴克圖在內的大部分領土。身為藏書管理員的阿布杜.海達拉博士,開始策畫一連串驚險的盜書行動,準備將三十五萬冊珍稿全數偷渡出城,運到安全的馬利南部……《2010230006435》不但讀來令人熱血澎湃,也能透過如此振奮人心的故事,一窺伊斯蘭的真實面貌。
一座烽火連天的圖書館,一步一步從大火與大水中的廢墟中重建,只為了餵養在苦難中的伊拉克人民心靈。
薩德.伊斯康德是「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的館長,這家圖書館位於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巴格達。二○○三年「波灣戰爭」結束了海珊二十四年的極權統治,「伊圖」儼然廢墟,伊斯康德到任時連椅子也沒得坐。伊斯康德的線上日記刊登於網站上,打動了無數的讀者。在他的日記裡,我們看到了一位前途本應充滿希望的年輕員工被活活刺死時,又,館長如何用盡辨法試圖營救一個被綁架的館員的生命,結果還是徒然……《烽火守書人》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資源的缺乏,館長與館員們揮灑著血和汗,搶救、捍衛自己國家的文化財產。
我不是用筆和墨水寫這本書,我用的是血淚和骨頭。親愛的讀者,請您讀它吧!
潘迪知道,除了寫這本書的自己,《2018620065253》這本書在北韓一個讀者也不能有,它揭露了太多秘密,告發了北韓殘暴政權的所作所為,他為北韓人民而寫,卻很可能被北韓人民出賣,一旦被執政當局抓到,將會有難以想像的殘酷處刑等著他。所以,當他耳聞自己的一位親人決心脫北,他知道自己別無選擇,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從小小的衣櫃深處,將珍藏多年的手稿送了出去……《控訴》的原稿就這樣混在《金日成選集》中,度過重重關卡,輾轉到達南韓。至於這本書的作者潘迪,目前仍在北韓隱姓埋名生活中....
製造靈魂比製造坦克更重要!這本冷戰時期的禁書,如何成為東西兩大強權意識形態之爭的祕密武器。
1956年5月,《齊瓦哥醫生》小說的作者帕斯特納克在把小說的打字稿交給義大利出版社的書探時說:「你的來臨,就像劊子手押我上刑場。」因為他早就料到若出版這本被說成抨擊蘇維埃體制的禁書,自己將受到蘇共政府的打壓與迫害。當時已經六十五歲的帕斯特納克是蘇聯備受尊崇的詩人,《齊瓦哥醫生》則是他耗時十年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從此這部小說展開了有如諜報小說般曲折的命運。經由黑市及在朋友之間偷偷傳閱,這部作品可說是一本奇書,《2017840116370》透露五十多年前美國情報組織將俄文版《齊瓦哥醫生》偷運到蘇聯的細節,一場光明對抗黑暗勢力的鬥爭過程。
經由那些被扣押掩蓋了許多年的受難者遺書,生者和死著之間的情意,去拼湊一個恐怖的時代。
一九五○年代與一九六○年代,有兩群臺灣的年輕人,為了希求一個更好的社會,成為抗爭者。前者是「省工委」的參與者,後者是泰源事件的當事者。他們遭到政府逮捕並判處死刑,槍決前,他們寫下遺書,但遺書被扣押,直到二○一一年後,經家屬奔走力爭與各方聲援,這批遺書才送達家人手中。這些遲了六十年的遺書,讓我們知道,以為已經過去的事,其實才剛開始,以為不存在的東西,其實一直都在。《2017330129965》遺書終於送達,而臺灣社會對於這些遺書的記憶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