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7.09.25
書或許能較人類長壽,也較人類包容-諾貝爾文學獎以色列作家
文/木馬編輯室

奧茲並不是本名,奧茲是艾默思離家投入基布茲生活後為自己再取的姓氏,在希伯來文中有堅韌的涵義。
那年艾默思15歲,在母親離世父親續絃後,艾默思離開了克勞斯納家族,一個家學淵源孕育世界知名的歷史學者約瑟夫˙克勞斯納家族。克勞斯納家族來自烏克蘭,在二十世紀初期移居到耶路撒冷,維持重視學養的家庭教育。從小艾默思在滿室的書籍中成長,在詞語之間尋找世界的定義,學習如何使用復甦的希伯來文寫作。
奧茲的創作欲望旺盛,基布茲特許他每週能有一日專事寫作,很快地,每週一天的創作時間已經無法承載時時積累的思緒,奧茲開始在夜裏寫作。疼愛家人的他,在妻小入睡後,將自己關進狹窄的浴廁之中,放下馬桶的蓋子一邊吸菸一邊寫作。這個時期他寫的是一個純真女子懷抱著愛和綺想步入婚姻後的幻滅和掙扎。和許多傑出的小說家一樣,奧茲謙稱是小說裏的人物「告訴」他情節該如何發展,或許也是奧茲政治正確的一種說辭,畢竟一位男性作家要如何詮釋女性角色的情感深處呢?文學作品終究難以取得所有讀者的認同,《我的米海爾》推出後,讚美和批評伴隨而至,也證明了一本超越心理小說的當代希伯來文學作品獲得世人的矚目。
《小鎮畸人》是影響奧茲深遠的一本小說,在讀到安德森的小說後,他終於明白一流的小說並非取決於場景或是本事的壯烈璀璨。安德森筆下盡是平凡人物的日常瑣事,卻善於勾勒人物的複雜心理,表現出小鎮人物的哀愁。自此,奧茲體悟到「你身在哪裏,哪裏就是世界中心。」他將筆鋒瞄準了所在四周,特別是他成長的古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不僅是奧茲自身,乃至於對於猶太人而言,都是一座情感糾結的城市。對於奧茲,這是他童年成長之處,卻也歷經喪母之痛;對於猶太人,是千年之後的重返,不單要處理離散的歷史,還要謀求異族間的生存之道。
小時候,奧茲希望長大以後能成為一本書,這個微小的願望與成長環境有關。英軍託管時期的耶路撒冷,動盪不安,生命隨時可能終結。艾默思看著書架上的書本,想像著它們漂洋越嶺而至,在某一個書架上存活了下來。書籍或許能較人類長壽,也較人類包容,那些刻畫著人性的作品突破了山脈和海岸的國界線,擺上了每一個人的書架。
最後如你所知,奧茲幼時的願望落空了,他終究還是成為一位作家,一位意圖藉由文學撫慰創傷消弭紛爭的淑世者。五十多年來的寫作生涯,奧茲出版了29本書籍,與時俱進的筆鋒和形式,思索的是人類橫亙的命題,若以一個字來概括,便是「愛」。
*基布茲,在希伯來文中是「聚集」的意思。是以色列復國時期興起的社會主義烏托邦制度,居住在基布茲中的夥伴一起從事生產,財產共有。
*奧茲不僅為小說家,他在政治和國際關係上的論述也極受重視,特別是他主張以巴之間和平共處,以色列應當歸還戰爭後奪得的巴勒斯坦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