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7.10.02

他寫了一本不被看好的書,卻感動了超過兩百萬人

文/新經典文化
蔡崇達在寫《2018560536837》之前,是個寫別人故事的人,在媒體圈知道他的人不少,因為他是拿過專題報導獎的「黑狗達」。這個閩南小鎮?身的年輕人,雖然高中時代就跟韓寒一樣得了中國創新作文比賽大獎,卻沒想過要寫書出書,學生時代,他真正想的就是找個寫文章有用的工作。

大學時代,蔡崇達到閩南的報社實習賺零工錢,直到父親中風,本就不寬裕的家庭經濟實在撐不下去,加上治病需要花大錢,蔡崇達決心離家。

二十多歲的他帶著四千多塊僅有的現金,搭火車從東石直奔北京,開始拼命工作賺錢的生活。一做作了十年,直到父親離世。父親一走,像突然抽空他的生活,他看到所謂努力不過是離家離開問題的藉口,在自責沮喪中,他失去方向。而當他四顧茫然之際,竟發現身邊許多人跟他一樣,經濟浪潮中他們不敢鬆懈不斷努力,卻一直不敢問自己一個問題:生活真的是這樣嗎?

喜歡娛樂他人,卻寫了一本關於疼痛的書

蔡崇達喜歡跟人親近,在人前愛逗大家開心。從他第一天到台北,就開始自嘲這兩年吃太胖,「台灣讀者會不會覺得我是騙子?」但他又是個敏感的人,新書見面會上,主持人馬世芳問他,寫父親<殘疾>這篇,如何去面對對父親認識的不夠。他說起自己瞞著母親去看父親到寧波賺錢住的地方,如今當然早已物換星移,他試著回想到自己站在那個街角所感,忽然一陣哽咽。思念與自責的眼淚無預警地落下來。

同樣的敏感充斥在這本《2018560536837》中。這就是一本談人生疼痛處的書,跟中國市場上膜拜青春夢想、穿越愛情、或雞湯散文都不同。也因為這樣的書沒有成功的前例,出版社到出版時,不但印得比合約上寫的少,還不打算辦新書活動。這個關鍵時刻,老朋友韓寒的支持讓他倍感溫暖。

「書都在印了,我忽然害怕,問可不可以不出了。」蔡崇達告訴台灣讀者,「但韓寒恐嚇我,不出可以,但你要賠製版印刷費。」蔡崇達知道老朋友是要他不要猶豫。對韓寒來說,這本書意義重大。他是第一個從微博上看到蔡崇達的單篇<皮囊>後,不顧時間已經是半夜,直接拿起電話打給蔡崇達:「你要把它寫出來。」韓寒是過來人,他很清楚他跟蔡崇達這樣的八零後是擁有機會的一代,雖然競爭也激烈,但畢竟充滿各種可能,所以所有人都逞強、都一味想表現自己很行的那一面,而蔡崇達竟願意把內心的敏感脆弱寫出來,把心打開來,面對那些不舒服的命題,跟它對話。就像有人終於說實話,韓寒珍惜這樣的文字,所以接下來他每過兩天就追著蔡崇達要文章,「要寫下去」兩個同樣?身小鎮的男孩約定。

走向自己內心,是通往他人內心最快的路徑

《2018560536837》剛?版時,起印是兩萬,誰也沒想到上市第二天網路就斷貨了。誰也沒想到這本在寫作上這麼閩南文化、這麼向內的故事,竟能打通一切隔閡,跟兩百萬個不熟悉閩南文化的讀者相遇。「很多人問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世界是由人構成的,人心都是肉做的,這個大時代、社會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雕刻出看起來不一樣的我們自己,我們既有不一樣,也有相似的東西,不同的障礙,會有相似的難受。但很多時候身體上的痛和難過是表達不出來的,因為你能力有限,甚至是你的理解力有限,你都不理解為什麼會這麼難受,而一本本書其實就是一個個作者把自己內心這種惶惑表達出來,或許“他”代替你表達了,你遇到“他”的時候就非常有共鳴感。像我高中的時候讀到《大亨小傳》的其中一章,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直到痛哭流涕,就像是你那一部分疼痛終於有人懂了。

蔡崇達在《2018560536837》劃開的是自己的皮囊,卻寫出一代人內心共同的問題,意外地抵達很多人的內心深處。他把自己跟自己成長的閩南親友當成研究對象,當成一個解剖體,雖然充滿感情,卻也客觀地剖析皮下敏感、不堪的部分,然後陪讀者鼓起勇氣面對它。

感謝29歲的自己, 掙扎著要找到光明

蔡崇達為台灣版《2018560536837》寫了篇序,文章裡他說:「我常會感謝29歲的自己,走向內心最難受的部分,掙扎著要找到光明,把30歲後的我送到了現在這種相對鬆弛的狀態,我很感謝他。」

面對人生命題,有時不一定能解決,有時只需要感覺不孤單,知道同樣的狀況誰都不好受。《2018560536837》就是這樣一本書,在時代浪潮中,成功者只是少數,痛苦失敗是更多人的共同經驗。蔡崇達沒有成功心法,他有的是痛苦後懂得好好珍惜生活的豁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