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8.01.15
【陳念萱】透過《巫女》,窺見生命中的空性
文/Tina

當書中的甯霏在夢中著急得滿頭汗問出這一句,醒來後還來不及跳脫夢境中的焦慮,依然急切地四處張望尋找時,修士彷彿知道甯霏夢見了什麼,告訴他:「生命需要修剪與捨棄,就像偶爾放血。」
這兩年,陳念萱陸續出版小說《恆河邊:《金剛經》裡尋找大雄》和《恆河邊:《金剛經》裡尋找大雄》的續集《巫女》,內容都和《金剛經》相關。一般人聽到《金剛經》或許會覺得經文枯燥乏味,但陳念萱卻把《金剛經》中所談的「空性」放入編織著奇幻故事的小說中,讓空性變得有了些趣味。她盡量用能被理解的話語和豐富緊湊的故事情節來跟大家聊一聊,聊慈悲、聊生命、聊人性,聊「空性」。就像當甯霏說出令人揪心的那句話時,修士回答得那麼輕盈但又讓人覺得心裡有些紓解。彷彿在那一瞬間,對「空性」瞭解了那麼一些些。當然,即使似懂非懂也是正常的,《金剛經》所談的空性,本來就是需要在生命歷練中不斷覺醒。
說到生命歷練,認識陳念萱的人,隨著認識時間愈久,都會發現她的生活面向又寬又廣。她是個有多重身份的才女,做一手好菜,瞭解香料,寫影評,考過中醫檢定,學過針灸。她寫書出書,作品可見於各大出版社,但她居然還有個甯文創出版,只為了出版自己想出的書目,除此之外,她也翻譯了不少國外書籍,是個翻譯家。
擁有如此豐富資歷,或許跟陳念萱的性格有關。有朋友說她總是直率坦蕩,不敷衍別人但也不勉強自己,是個想做就做的行動派,對生活一切事物抱持高度好奇。可能今天才冒出一個念頭,隔天就飛到了天涯海角。比如她聽說大陸貴州的仡佬族,有項歷史悠久的婚慶飲食習俗「三?台」就快失傳,於是她呼朋引伴相邀明年油菜花開時,結伴體驗即將不復存在的美食傳統。
大量體驗生活讓陳念萱在創作小說時,許多故事場景大多是真實體驗。《巫女》書中描繪的印度日常生活,路邊的香料奶茶、主角香蒂做的烙餅、市井生活的樣貌、建築的特色……這些都是陳念萱旅居印度時的體驗。在不只一次的印度旅居生活中,她感受著當地人的日常,去了解他們的歷史、宗教和地理文化、研究日常飲食中各式香料的名稱和效用,這樣的真實生活都被融入了小說內,於是《巫女》建構了一個豐富視覺和嗅覺的饗宴場景,隨著書中香蒂和甯霏的腳步,像是觀賞了一部絢麗又貼近生命與內心的電影。
至於書中大量充斥的香料料理,其實是陳念萱的強項。前兩年出版的《吃品味:尋常好滋味》和《香料罐兒(My Fairy Spices)》都是介紹跟香料有關的料理食譜。對香料熟稔的她,時常在家裡辦家宴,靠著善用香料和當季食材,烹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創意菜餚,總是讓客人渾然不覺吃的其實是素菜。也難怪《巫女》一書裡頭描述的菜餚,光是用看的就讓人莫名感到肚子餓。
《巫女》這部小說雖然寫完了,但陳念萱的腳步從來沒有停下。寫完的隔天,人已經飛到北京,甚至去了趟蒙古。這才回來沒幾天,又被邀請到土耳其擔任影展嘉賓,接著去京都玩了四天,過兩天她又要飛貴州帶好友體驗好山好水和美食。她認為世界太大了,能夠親身體驗的事就盡量去做,能多走訪一些地方就走訪,明年除了再去大陸貴州,或許有可能會去義大利,到時候再說。
至於寫作這件事,她說寫上癮了,一定會再繼續創作。也許是上一部小說《小紅》的續集,也許是《巫女》續集,也可能是新題材。人生太多可能性,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