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8.05.07

是否該符合一個規範或框架,才像是一首詩

文/責任編輯 鄭世佳
到底「詩」的樣貌是什麼?或許很多人認為詩就該要用對仗、韻腳、精準的用字,是否該符合一個規範或框架,才像是一首詩呢?

是的,大家都會有這樣的迷思,所以我們將這些判斷交給了讀者,該怎麼認為就怎麼認為吧。很多詩句通常都是在閱讀過後,如何在各自心中滋長,甚至成為各自養分的。

《席地而詩》的企劃到出版歷時三年,看起來像是經過許多曲折,其實也不然,就像是一種平和的過程,時間到了就選詩、討論、出版,猶如作者在創作一樣,順著生活的律動、順著目前碰到的社會議題、順著當時的情緒……。作者的詩作數量相當龐雜、且富有深度的情緒。當時從2002年到2017年挑選詩作時,不僅要符合作者的個性,一看就會知道那是「景窗式」的幽默與視角;還要兼具收藏的價值──作者的書法,因此在內頁中會有書法字穿插其中。

我們加入了書法字,使得有些詩句從無形的概念化為橫豎的形體,彷彿生動起來,好像讀一讀也能感受當時作者創作的氛圍;但,有些詩則是採用印刷字體,將感情藏在鉛字之後,任由讀者想像奔馳,成為一種互動式的詩集。

書名的原先用意為「找一塊地,寫你的詩」,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只要將眼中所見、腦中所想,用文字記錄下來,也會是一首詩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