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8.06.11

跟著各種坊間的「流傳」吃了這麼久,我們真的有吃出健康嗎?

文/時報文化編輯部
繼2016年出版引發喝粥熱潮的《太極米漿粥》之後,直言不諱的紫林老師終於再推出最新作品《物性飲食》,大大翻轉我們曾奉行的飲食觀。

。 什麼是「物性」?簡言之,就是食物的「個性、特性」。對中醫飲食養生有些認識的讀者也許會說這不就是中醫的「食物四性五味」嗎?例如西瓜味甘但性寒所以要少吃;蘋果性平和,每天吃好棒棒……等等,都是大家日常會叨念幾句的飲食經。像這般對食物的基本認識流傳已不知道多久了,但是這些五花八門的「流傳」,真的是完備的概念甚至毫無偏差嗎?你真的感覺自己健康了嗎?

《物性飲食》不只談四性五味,而是用陰陽五行的邏輯延伸推展,從食物的外觀、生態、習性甚或是加工方式等等,分析出這口食物下肚,會對人體會產生什麼作用。簡單地說,物性學說就是一套觀食材的「相」術。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覺得無稽,但這一類相關的邏輯思維,其實早在《黃帝內經》〈陰陽二十五人〉的章節中就已經有這樣的說法了,在此不贅述。那麼這套食物的「相術」基本上怎麼運用呢?在上冊的P.55~P.56、P.67~P.68,我們統整列出五行、五臟、五味和陰陽特徵的表格,讀者可以試著進行了解。

這裡以玉米簡單舉例,並列出幾項大家熟知的玉米外觀特色,我們來看看他的物性。
玉米植株的莖非常直挺,葉子生長有一定的間隔,成圈,呈現出一定的節律。(此為帶金性)

玉米穗軸質地硬,飽滿的玉米粒會呈規律排列。(此為帶金性)
單獨的玉米粒似水滴狀,玉米包頂端又有密集的玉米鬚。(此為帶水性)
整體來說,玉米「由金生水」的力道強於其他物種,雖然玉米粒本身濕潤,仍帶土性,玉米葉的纖維排列單一且質地粗韌,也具有木性,但是整體來說仍是金與水的屬性較多。所以玉米除了做為人畜食用之外,精製加工後還可以做為各種工業用途。而且玉米粒的外皮堅韌,明顯具有金性,這表示要消化玉米的時候,也需要人體較強的消化力道的「熱」來降伏他,因此,才會說胃弱的人要避免過食。
對中醫飲食養生有興趣的讀者,除了能嘗試以上述方式分析,本書所收錄的每一樣食物也皆有食用頻率、用量的建議表格,搭配作者將長年對中醫經典的研究心得,化為生活化的講解,即便是如編輯一般,僅是想三餐吃得健康一點的讀者也能方便地直接查閱運用。

既然多數的食物有其個性,就代表著他一定有「偏性」,要吃,就必須經過適當的配伍,否則身體就需要透過大量的耗能,才能重新將人體維持於平衡狀態。進一步來說,如果你經常大量的耗去陽氣來處理食物的重大偏性,身體便容易衰弱。尤其有些食物偏性太過,並非一般家庭的烹調方式或配伍就能調整,因此,本書中有所謂絕對不吃的「三不沾」和少吃為妙的食物,請自行參閱。

因為各種物性的偏性強弱不同,所以健康的飲食內容,需要挑食;不挑食,有時候可能更不健康。正確與適切的使用及配伍,更關係到食物能否為我們所用的核心,這就是藥食同源的養生精華。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進而達到修補人體的作用,畢竟我們不可能吃下「阿斯匹靈燉肉」、「類固醇清蒸魚」之類的西藥入菜料理,因此運用「全食物」來做好日常養生才是正道。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