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主題企劃

2018.06.25

寫作的河流(中)

文/亨利.史考特.斯托克
第二期:一九五五—一九六三

男人把種子傳給女人。接著便開始他長之又長、無從描繪的虛無之途。
--三島由紀夫,《反貞女大學》

《金閣寺》一經問世便受到多方盛讚。《朝日新聞》稱讚這部作品讓三島由一位年輕的新進作家蛻變成具有成熟洞察力的人性觀察者,同時獲頒讀賣文學獎,並由戰後日本電影導演巨擘市川昆翻拍成了電影。加上由伊凡.莫瑞斯(Ivan Morris)翻譯的英譯本隨後在多國出版發行,奠定了三島在西方世界的聲譽。唯一對這部作品提出批判的便是小林秀雄,他可以說是戰後日本最有影響力的評論家,並質疑《金閣寺》根本稱不上是小說,而是過於直接袒露作者態度的詩作。這段批評出自一九五七年一月小林秀雄和三島由紀夫的一次對談,從當時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三島難得地低著頭,一邊聆聽小林先生的評論。

在日本很多作家都認為世間的評價只是其次,視之為浮雲,但對於三島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隨著《金閣寺》的出版,三島樹立了身為當代日本最傑出作家之一的新形象,同時除小說之外也致力於戲劇創作和文學評論,希望能在各個方面都贏過同時代的文人。但是,他並沒有滿足於這些成就。唐納德.基恩就曾評論說:「他想用自己的文筆來征服整個世界。」時值一九五六至五七年間,三島迎來了夠實現野心的大好時機。這時西方掀起了一股日本文學熱潮,許多二十世紀的傑作陸續在美國翻譯出版,為三島的成功打下基礎。首先,在這波日本風潮中三島比其他任何作家都更有優勢,因為他的作品都具有西式架構,不像例如川端康成的小說極其注重氛圍的渲染,會讓西方讀者難以透徹領悟。甚者,三島的創作主題豐富而多變,此時的他已出版將近四十部作品,因而西方文壇可以輕而易舉地挑選出適合當地文化背景的七、八本佳作來介紹給讀者。最後,一個很重要的個人因素便是三島本人十分樂於和西方讀者交流,相形之下,許多日本名作家不是已經到了不會在乎海外評價的年紀,或者就只是單純沒興趣而已。

無法克制想要讓人吃驚的這種癖好除了展現在日常生活中,在三島的文學作品裡更是表露無遺。基恩曾評價:「三島絕不會寫出兩部相仿的作品,他總是試著加入新的元素,好為讀者帶來驚喜。」三島在婚後的首部新作《鏡子之家》正是最好的代表,這部小說被三島自己定義為「探究虛無主義 」的成果之作......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三島用四個人物來指代不同方面的自己:「當我塑造小說中的某個人物形象時,我有時候深感他接近我自己的思想,可有時我又會把與自身性格酷似的這個人物逐出腦海,任其獨立地徘徊。在寫作過程中,對待主角的態度往往會發生驟變,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始終發生在我作品裡的矛盾現象(在 《禁色》中尤其明顯),我便在《鏡子之家》中避免使用單一主角,而是以四位截然不同的角色代表我自身的多個側面。」

《鏡子之家》是三島由紀夫在五O年代的所有創作中以最大程度揭露自身內心世界的作品。這四個主角所代表的面向至今為止都潛伏於三島心中,但終究在進入六O年代以後爆發出來;峻吉所象徵的右翼傾向,到了一九六五年之後開始漸趨明顯。借夏雄之口說出的「在最美的時候自殺」的信念也在六O年代末期變得明確。同樣地,阿收的命運——死於鮮血、演出 人生之戲——亦彷彿三島本人的寫照。但是《鏡子之家》最大的特徵在於四位主角中有三位都相信世界的毀滅在所難免。從這方面來說,三島的虛無主義與戰時的日本浪漫派主張實有相似之處。日本文學評論家江藤淳就曾著文指出三島「才是以失敗告終的浪漫派最後的代言人。對於世界毀滅的期盼反覆出現在三島戰後的作品之中,無論是《美德的徘徊》(一九五七年)、《鏡子之家 》( 一九五八 年 )還是《 美麗之星 》( 一九六二年 )皆是如此 , 而這正是日本浪漫派最大的特色之一。」

但是這部小說卻沒有引起世間的高度評價,這對三島來說也是一次重大打擊。他曾說道:「畫家夏雄代表著感受性,拳擊手峻吉代表了行動,演員阿收代表自我意識,上班族清一郎 則代表對世俗社會的處世之道,因而自然而然各個人物的性格將變得抽象並進一步純化。這 一次,我放棄塑造單一、協調且有生命的人物像。」 也許,正因為這種過於理性的態度破壞了他對「虛無主義的探究」——若沒有了生動的人物,又怎麼能吸引讀者呢?三島或許反省了這次失敗,下一部作品《宴之後》於是在人物塑造上表現得極為出色。

三島就曾坦言,他在《鏡子之家》投注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論是身為小說家、藝術家、還是一個人,他把至今為止累積起來的所有都寄託於這部目前作品中篇幅最長的小說中(分為上下兩部的《禁色》除外)。可是,輿論卻對這嘔心瀝血之作不屑一顧,評論家也除了奧野健男之外,幾乎沒有人給出正向的批評,甚至還有人說這是三島由紀夫「一次偉大的失敗」。這種看似奉承的批評也讓他清楚意識到眾人等 著看一介青年作家遭受挫敗的心態。這對他的傷害簡直是雪上加霜,導致後來《宴之後》贏來的讚譽聲仍不足以藉慰三島。他明明急欲重建自己的文壇地位,卻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自己竟然欠缺重新振作的動力與渴望。身為一個小說家,三島在一九六O年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創作危機,一直要到一九六五年,他才決意開始創作另一部長篇小說,也就是他的絕世 之作《豐饒之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