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8.09.03

她是愈熟愈自在的最佳代言人

文/丁慧瑋(寶瓶文化編輯)
從《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和同為榮總神經內科的王培寧醫師合著)、《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到這本新書《把時間留給自己》,與劉秀枝醫師合作到第三本書,企劃和我已深知跟她聯絡事情、敲時間時,一定要先問一個問題:

「劉醫師,請問您那時會在台北嗎?有要去哪裡玩嗎?」

七十歲的她,在我眼中彷彿裝了彈簧。她的確是急性子,但並不是「蹦蹦蹦」跳個不停的那種,而是「咚~咚~咚~」地彈起來有悠長回聲,不疾不徐,自成節奏,就像從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職退休後十一年來,她充分享受著人生完全屬於自己的愉快。

尤其在為新書想書名時,看到這段文字,更令人佩服她的豁達:「我們不但要接受逐漸變老的自己,也要珍愛親情、友情,不要想去改變老伴、老友的習慣。不是深交的朋友,如果看不慣、談不來,不來往就是了,把時間留給自己。」我在心裡默默地封她為「愈熟愈自在的最佳代言人」。

即使現在已是要什麼、做什麼、去哪裡都方便的時代,也還是有許多六、七十歲,甚至五十多歲而已的資深同學,無法如劉醫師如此地快樂、放鬆過生活,因為心態老了,看什麼事情也變得沒力氣了。但是,正如她寫在書裡的這句話:「年老,不等於衰老。」她對新事物好奇,保持活動和運動,順其自然地看待身心變化,親身實踐這個主張。

年紀大了,總會有各方面的煩憂。當聽說劉醫師的二姊和父母都在老年患了失智,設想她難免有難過,有憂心吧。但出人意料地,她好想得開。正因自己研究失智症,深知年齡是主要影響因素,而既然人一定會老,再煩惱也沒用啊,何不從多動腦、多學習的預防方法著眼,充實過日子。

《把時間留給自己》一書的發想,是來自於劉醫師至今一直保持寫專欄文章,並且刻意寫得親切又易懂,為此,還去上寫作班精進文筆。她「退而不休」,五十九歲便離開診間是因為對生命充滿熱情的她,決定將接下來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的時光,好好重新地分配。

但行醫大半輩子,醫學早已成了一種使命,於是藉由寫作,介紹醫學、健康新知,分享自己從容的人生觀,她彷彿成了一座橋梁:在醫病之間,在別人的眼光與自我之間,在生命的開關之間,幫助讀者們,體驗到另一種迎向第二青春的智慧姿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